長興島的交通地圖
長興島崛起掀起東北亞航運中心建設新篇章
長興島是中國第五大島,也是長江口以北第一大島。她四面環海,東與大陸一橋相連。 長興島也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寶島,這里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資源,是鑲嵌在渤海東岸的一顆璀璨明珠。
長興島位于中國遼東半島中西部,大連瓦房店市西側,四面環渤海,僅一橋與陸地相連。 長興島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 10 ℃,平均風速 4.5 米 / 秒,無霜期 180 天左右,年降雨量 600 毫米左右,日照率 60% ,相對濕度 67.5% ,年均霧日 18.3 天(能見度≤ 1000 米)。
長興島瀕臨渤海,具備發展海洋經濟,走向國際市場的特殊地理位置。東與大陸一橋相連,距岸 358 米,東距沈大高速公路關屯出入口 29.6 公里,南距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120 公里,北距省會沈陽312.6公里,西與秦皇島、北戴河隔海相望,距韓國仁川港 339 海里,日本長崎港 646 海里。
長興島位于遼東半島大連渤海一側岸線中段,陸域面積252.5平方公里,環島岸線91.6公里;海上西距秦皇島港84海里、天津港170海里,南距大連港85海里,北距營口港101海里;陸上北距沈陽292公里,南距大連市中心130公里,毗鄰沈大高速公路及哈大鐵路。長興島水深灣闊,腹地寬廣,擁有渤海灣最優良的建港條件,其中可用于臨港產業發展的岸線40公里,離岸400米即可達到20米等深線,離岸1公里即可達到30米等深線,是環渤海經濟圈的最佳出海口。2002年1月,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長興島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2005年6月9日,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舉全省之力規劃和建設長興島,使其成為大連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支撐和臨港產業基地,逐步建成遼寧發展沿海經濟和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區域;經過充分調研與論證,大連市將長興島規劃為大連正在建設的東北亞航運中心的組合港,承接國外臨港產業和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大產業的轉移,打造東北新型產業基地和經濟增長區域。
2005年6月24日,大連市委、市政府決定全面開發長興島;
2005年8月,大連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管委會,作為大連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享有市級經濟管理權限,長興島開發拉開了序幕。
據介紹,長興島的開發將按照“整體規劃,分期實施,基礎先行,局部啟動”的思路,將長興島規劃為大型組合港區、臨港工業區、城市及旅游區,中間以山丘和綠化區實現自然隔離。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引入開發和城市建設的同步進行,建設以港口為基礎,以工業為帶動的綜合性港城。在長興島的開發建設中,港口開發是先導。先期確定的50平方公里的開發區域,就是為了滿足港口開發的需求。根據長興島港口岸線的基本條件和未來需求,整個港區將從葫蘆山灣東部起,向北延伸至長興島北側,總岸線長度為40公里。港區發展近期以臨港工業功能、裝卸儲運功能和工業物流功能為主,逐步擴大商業港的中轉運輸功能;遠期接續大連港直至21世紀中葉的港口發展重任,最終成為工業港與商業港相結合、商工貿并舉的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綜合性國際深水港區。為確保臨港工業區對碼頭的需要,規劃一期工程在八岔溝區域建設5個5—7萬噸級的多功能泊位,年通過能力800萬噸;二期工程根據深水岸線資源及產業發展需要,將建設大型原油碼頭和礦石碼頭。近期將重點建設葫蘆山灣港口的防波堤和深水航道等公用基礎設施。今天,兩個7萬噸級和1個5萬噸級多功能泊位組成的公共港區正式開工建設。
“長興島的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除了利用一部分國家開發銀行的軟貸款外,大部分要通過招商引資解決。但我們在選擇項目時有一個‘鐵’的原則——從有利于發揮臨港優勢和形成產業集群的角度,進行招商選資而非單純的招商引資。”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衣慶濤說。據了解,大連市在對長興島進行產業定位和布局時,充分考慮到了長興島自身優勢和外在環境,充分發揮其臨港和區位優勢,按照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以承接歐盟、日韓、國內特別是東北產業轉移為重點,形成以重大裝備制造、船舶制造及配套、精品鋼材為特色的裝備制造產業鏈為主,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為特色的化工產業鏈為輔,以倉儲物流出口加工為補充的大型臨港產業集中區。在產業選擇上,將重點引進和發展大型成套裝備制造企業群,大型電力設施、重大化工石化設備企業群,船舶等交通裝備制造及其原材料精品鋼材企業群,形成精品鋼材——裝備制造產業鏈;并有選擇地發展精細化工產業鏈,配套發展倉儲物流出口加工業,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臨港裝備制造工業園區。
長興島開發是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拉動東北腹地經濟振興的新平臺。目前,一幅時間跨度達15年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全面開發工作已進入實質性階段。不遠的將來,新興的港口與產業集群將在這里崛起。徐長元表示,當務之急是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盡早實現開發區域的“九通一平”;同時,要加大招商力度,及早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稅收關聯大的臨港工業項目,從總體上實現“超常規、快速度、高質量”的發展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