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啟示七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注重宏觀政策中的頂層設計,解決現代化過程中“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的關系,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
“這是改革開放34年來經濟發展最好的時期”,鄭新立說,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到一個高增長、低通脹、高效益的平穩發展時期,經濟增速在十年間連續保持兩位數,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不僅如此,年度之間的經濟波動的幅度也是最小的。而且,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展示出強大的應對能力。
鄭新立將中國經濟的增長奇跡歸因為執政者對改革開放前20多年宏觀調控經驗教訓的總結,針對中國經濟形勢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松緊有度,“通過宏觀調控熨平經濟波動,穩定經濟增長”。
從“雙防”(防通脹防過熱)到“保增長”、“控物價”、“穩增長”,面對不同的經濟環境與不同的調控目標,宏觀調控政策也發生了多次重要變化。從“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到“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從“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到“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再到新形勢下重啟“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配合,在十年間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宏觀調控綜合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產業政策等經濟手段,并與各種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相互配合,方式更趨靈活和科學,調控政策的內涵更趨豐富,更加注重遵循和把握經濟規律,實現了從單一到多元、從政策到體系、從被動到主動,體系日臻成熟和完善。這是十年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堅實保證,也必將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現代化過程中,資本主義國家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處理政府干預和市場的關系,如何形成市場和政府干預合理的配置關系,把握一個什么樣的度,一直是個難題。”孫業禮說,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我們有條件、有基礎更好地處理市場和政府的關系。
10年前,黨的十六大宣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10年,是進一步積極和總結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驗的過程,也正是科學發展觀形成和不斷發展的過程。
孫業禮回顧說,科學發展觀的第一次比較完整的表述,并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確立下來,就是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和這次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也是為了更好地處理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提出來以后,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會強調完善宏觀調控,而每次也都著眼于對宏觀調控經驗的總結。所以,宏觀調控與科學發展觀有著內在聯系。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科學合理的宏觀調控是很難實現科學發展的。
國際金融危機正是對制度優勢的考驗。當世界經濟仍深陷低迷時,中國經濟在“看得見的手”的托舉下,不僅率先回升,而且逆勢攀升,四年間全國人均GDP翻了一番。
“通過不斷總結經驗,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我們已經有了正確處理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宏觀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的關系的很好的辦法。”孫業禮認為,在此次應對全球世紀金融危機中,中國能夠保持較好的發展,率先走出陰影,與我們在改革開放中逐步形成的這套體制是有關系的,“世界各國,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也在研究乃至借鑒中國的經驗。這也可以視為用科學發展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現代化是一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