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啟示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解決現代化過程中的城鄉、區域之間的不平衡,使中國的現代化走上工業化、城鎮化、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道路,逐步解決共同富裕問題。
由于自然、社會、歷史等原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城鄉、區域之間發展長期存在較大差距。“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傳統發展問題與現代發展問題相互碰頭”,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說,作為一個后發追趕型現代化國家,中國比發達國家要面對更多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在推進發展的過程中,如果處理不好城鄉、區域之間的關系,就有可能拉大發展的不平衡,甚至由此引發社會的不穩定。”
“現代化的過程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城市化的過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城鄉關系,是幾乎所有國家都曾經或正在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孫業禮說,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能否由發展中大國逐步成長為現代化強國,從根本上取決于我們能不能用適合我國國情的方式,加快改變農業、農村、農民的面貌,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正因如此,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連續九年的“一號文件”將主題鎖定“三農”,統籌城鄉發展,采取一些更直接的措施,扶持農業和農村發展,引導農民有序進城務工、安家落戶,城鄉二元結構大為改善,城鎮化率從不到40%上升至50%以上。這十年,是我國農業農村發生歷史性巨變、農民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是“三農”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
同時,十年間中央在繼續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基礎上,又先后提出并實施了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形成了完整的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連續4年超過東部地區,各區域發展向著更加協調均衡的方向不斷邁進。
而城鎮化戰略是集城鄉建設、區域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綜合實力提升、民生改善于一體的重大戰略,是縮小落后地區發展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從實際出發,中央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要求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經過努力,到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第一次超過50%,按照這一發展速度,到2020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將會達到60%,這意味著至少有一億農民成為城市人。
“當前中國正處于人均GDP5000美元的爬坡階段,能否有效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能否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加快農業現代化,減少農業人口,使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協同推進,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是關鍵。”鄭新立認為,這將與實現產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為主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為主的升級轉型同樣重要,關系到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否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