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今晚在安徽合肥揭幕,“體育生活化”的口號在這次大會上被響亮地提出,這也是中國國民對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的必然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青少年群體在培養體育運動習慣方面顯得十分滯后,相關專家表示,我國最終能否形成體育生活化的理想社會環境、進而實現國民的較高生活質量,改變青少年群體不愛運動的習慣已是一項十分緊迫的工作。
在今天上午進行的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專題論壇上,廣東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曾清華公布了他對廣東省5所高校1750名大學生進行的生活方式調查結果。該調查顯示,80.4%的大學生沒有日常鍛煉的習慣,其中男生比例為67.1%,女生的比例達到89%。每周鍛煉不足兩次(以每次至少30分鐘計)的大學生占63.1%,每天久坐不起4小時以上的大學生達31.4%。
八成的大學生不愛鍛煉,正反映出眼下中國青年一代中“宅男”、“宅女”盛行的奇怪景象。天津體育學院副院長、群眾體育領域專家于善旭今天向記者表示,青年一代不愛體育運動,已不單單是青年人的體質健康和生活習慣的問題,對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來說,都是令人擔憂的事情。長此以往,中華民族再次背上“東亞病夫”的稱謂并非危言聳聽。
是什么原因讓本應朝氣蓬勃的青年一代日漸失去應有的活力?
群眾體育領域專家、首都體育學院教授王子樸今天分析說:“中國社會自古至今都存在的重文輕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民生活方式?!?/p>
首都體育學院近期對北京基層群眾體育現狀調查顯示,北京的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市民的體育運動和健身消費水平卻與中等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江蘇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對本省居民體力活動的調查顯示,半數左右的居民對參加體育活動沒有積極性,在經常有體力活動的居民中,交通活動(如騎自行車、步行等)、家務勞動的比例較高,這與國外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國民以體育休閑和運動為主要體力活動的形式有很大不同。王子樸表示:“這實際上也表明,在目前的中國社會,國民體育運動習慣尚未形成?!?/p>
不過,體育生活化已經成為中國國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訴求之一。調查顯示,近些年國人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已顯著提高,在不少經濟發達地區,體育健身熱已經興起。本次全國體育大會“體育生活化”的口號被重點推出,正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但體育生活化的觀念可能對中國的青少年一代卻無法產生影響。
曾清華對廣東青年大學生生活方式調查的結果無疑是令人觸目驚心的,聯想到中國青少年體質在過去20年不斷下滑的事實,僅以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存在重文輕武的思想是解釋不通這種反常現象的。
于善旭表示,有兩大社會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青年人不喜歡體育運動的風氣。
首先是在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學校乃至家長中存在“避免風險,穩定壓倒一切”的觀念。于善旭表示:“因為體育運動有一定風險,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以及很多家長寧可讓學生少運動甚至不運動,也不希望看到孩子在運動中受傷。但人生就是充滿風險的,能把孩子可能面對的任何風險都消除嗎?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減少了孩子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抹殺了孩子喜愛運動的天性,更嚴重的是,使孩子失去了養成運動習慣的環境。體育生活化對于這些孩子的未來而言,無疑是一句空話?!?/p>
另一個原因則在于,長期以來中國在體育領域上過于強調競技。于善旭表示:“金牌至上的思想是中國體育領域的主流,也是社會觀念的主流,而重在參與、享受運動的理念卻被邊緣化?!痹谶@種大環境下,體育與成績直接相連,體育主管部門的工作重心在成績上,不可能下大力氣在青少年體育上,青少年耳聞目睹的體育大多數也都是功利性的競技體育而不是可參與的群眾性體育。
無論如何,在中國青少年群體中出現不愛運動的一代人,對中國教育和體育工作而言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其實,體育生活化的理念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人提出,但直到近些年隨著國民生活水平逐步達到較高程度,才開始在中國具備成為現實的可能??杀氖?,體育生活化,這個原本被描述為代表更高質量的理想生活模式,對眼下中國的很多年輕人來說卻可能成為永遠都達不到的人生彼岸。慈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