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訪
王晶晶:媽媽不哭——一個大病患兒的自述
我叫王晶晶,爸爸媽媽喊我晶晶,醫院里的叔叔阿姨喊我小晶晶。
我家住在滑縣高平鎮前子廂村。我是今年4月9日過的6歲生日。那天的生日禮物是一個大蛋糕,還有西瓜、香蕉吃。
爸爸媽媽說我懂事了,與醫生說的好多話都不讓我聽。但我的耳朵特別靈,他們說的什么我全都知道。
2009年6月我來到省里的醫院,醫生給爸爸媽媽說,我得的是腎母細胞瘤,一出生就有了。我的右腎都切掉了,兩個月后醫生說瘤子又跑到了肺里,現在有一個大人拳頭大的腫塊。剛一來醫院,一打針就疼,我就哭。媽媽也在哭。我發現哭還是疼,后來就不哭了。有一次,護士阿姨說我的血管太細了,扎針扎了4次都沒有扎好。媽媽在一邊哭,我不哭,還給媽媽擦眼淚。
我原來體重40斤,現在還有34斤。我原來眼睛就大,和我的名字一樣亮晶晶,媽媽說我現在眼睛更大了。叔叔阿姨,你們看我眼睛亮晶晶嗎?
我原來愛說愛笑,現在不想說話,也不想笑了。我能對著輸液瓶看好大一陣子,看瓶子里的藥怎樣流過管子,流進我的身子里。
我的病,爸爸媽媽過去不給別人說。現在,他們說了,都知道我得的是很難治的病。我很想我的姐姐、弟弟,想讓他們來看看我。
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吧。一次醫生叔叔偷偷對爸爸說,女兒的病也別治了,治不好,白花錢。爸爸說,孩子又不是個小貓小狗,怎么能扔了不管呢,看不好也要看。又過了幾天,爸爸偷偷給媽媽說,咱不能回家不治了,能治幾天治幾天吧。
昨天,爸爸還對媽媽說,能借到錢就再給孩子治治,借不到錢了,就回家。
別看我年齡小,都上一年級了。媽媽給老師說我聰明,不用上學前班了。我想快點回家,回家上學。不過我的手扎針扎腫了,拿不住鉛筆了。
叔叔阿姨,你們六一兒童節還來嗎?來了,別忘了給我帶個喜洋洋玩具。
叔叔阿姨,我給你們說得太多了吧。這是我半年來說得最多的一次。
專家解讀
移植就有希望——省血液病專家宋永平一席談
宋永平擅長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和治療。現為河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血液學會全國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全國委員,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長、河南省血液病治療中心主任。
“像薛培藝這樣的急性白血病患兒,通過骨髓移植,治愈的希望很大。”宋永平院長說。
“薛培藝來院時左眼腫大,那是白血病浸潤的高危表現。經過進一步診斷,孩子所患為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這種白血病僅通過化療是不能治愈的,但通過配型相符的骨髓移植,成人治愈率可以達到60%,兒童治愈率更高。”
宋永平進一步分析說,由于兒童尚處于生長發育期,細胞的再生能力極強,小培藝的現狀就具有相當的說服力,通過兩次化療,孩子的病毒細胞浸潤癥狀完全消失,活潑可愛,堅持治療與正常孩子沒有兩樣。
“小培藝十分幸運,她與哥哥的骨髓配型完全相符,這為移植手術的成功和后期治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宋永平說,與成人相比,兒童骨髓移植所使用的藥物更少,效果更好。粗略估算,小培藝骨髓移植的手術費只是成人費用的50%,需要七八萬元。
從事白血病治療多年,宋永平感到白血病患者中兒童的比率在不斷增多,一些家長對白血病治療知之甚少,如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患兒,只需接受化療,緩解率就可以達到90%,但一些家長卻放棄治療,未曾綻放的生命之花就此凋謝,十分可惜。另外,白血病治療費用較高,大病救助僅靠媒體呼吁、社會捐助和醫護人員的救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困難。政府有關部門應盡快建立大病救助機制,暢通救助渠道,開啟生命之門!(胡心潔 曾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