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網民關注熱點問題
5、乙肝病毒傳播途徑是什么?醫學上篩查乙肝病毒攜帶者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乙肝病毒傳播途徑包括:
(1)經血傳播:經血傳播主要包括經血液和血制品、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注射器、介入性診療操作和手術,以及靜脈注射濫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紋身、扎耳環孔、醫務人員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須刀和牙刷傳播,以及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均歸類為血液傳播途徑。WHO資料顯示,通過血液傳播乙肝病毒的證據是確鑿的。
(2)母嬰傳播: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重要的傳播途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約有30%-50%是通過母嬰傳播獲得的。母嬰傳播可分為宮內傳播(較為罕見,多數研究表明<2%)、產程傳播和產后感染。母嬰傳播率主要取決于母親血液中是否存在HBeAg。我國1979年、1992年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均顯示我國大部分的感染者是由于母嬰感染所致,這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乙肝高流行地區感染模式一致。
(3)性傳播:乙肝感染者的精液或陰道分泌物中均可檢出乙肝病毒,在密切的性接觸時,這些體液可透過破損的粘膜而引起感染。美國紐約的男同性戀者乙肝病毒感染率比對照組高13倍,感染率與性接觸對象數目成正比。對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的配偶進行追蹤分析,在婚后的第1、3、5年檢測,受訪的100名配偶乙肝表面抗原檢出率分別為20%、31%和42%。對200名多個性伙伴的女性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乙肝病毒感染標志血清學檢測,結果顯示乙肝病毒感染率達5515%,證明乙肝病毒可通過性接觸傳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不會傳染乙肝病毒。
醫學上篩查乙肝病毒攜帶者的主要方法是通過采集受檢者的靜脈血,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SIA)或其他酶免疫分析法檢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也可開展HBV-DNA檢測篩查。
6、乙肝病人和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有什么區別?乙肝病人能否上學和就業?
答:乙肝病人和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檢測乙肝表面抗原都為陽性,但兩者的區別就是前者有臨床癥狀和體征,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轉氨酶,ALT)異常,而后者轉氨酶正常,沒有臨床癥狀和體征。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不是乙肝病人,肝功能正常,身體無臨床癥狀、不會因共同的生活接觸、共同學習、工作等對周圍人群造成傳播。因此,取消入學和就業體檢中乙肝感染標志物檢測不會造成乙肝的傳播和流行。從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出發,乙肝病人應積極配合治療,等臨床癥狀消失、轉氨酶恢復正常后可繼續學習、工作。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勞動者被檢查出患有乙肝的,用人單位在規定的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且醫療期滿后,如不能從事原工作,用人單位有責任為其另行安排工作。
7、公開征求意見有關情況
答:1月21-27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通過三部門網站將《通知》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并設立專門電子郵箱收集網民意見。征求意見稿上網公布后,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本人及其親屬、非攜帶者紛紛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征求意見期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和衛生部共收到社會各界發來的電子郵件約17萬封(其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收到近7000封,教育部收到約5000封,衛生部收到5000多封),排除同一網民重發的內容相同的郵件外,實收有效郵件約13萬封。從網民的反映來看,99%以上明確表示支持相關政策的出臺,部分網民還積極獻計獻策,就限制HVB-DNA檢測、特殊職業界定、保護醫學和健康體檢中受檢者隱私、加強宣傳教育、加大對乙肝虛假廣告打擊等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對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衛生部、教育部認真地進行了分析研究,并將反映集中、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吸納到《通知》稿中。
這次《通知》的出臺,得到了廣大網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凝聚了社會各界的聰明智慧。在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教育部向參與《通知》公開征求意見活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