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6日電 原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在接受《學習時報》采訪時表示,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必須從全局出發,健全預警機制,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高強指出,進入新世紀,中國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處于矛盾的凸顯期。由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環境危害、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引發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對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危害,也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構成了巨大威脅。
高強認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突然發生、規模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都是突然發生的、不易預測的事件。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都是突如其來,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事件。在城市化、現代化、國際化加快發展的今天,一旦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范圍之廣,損害人數之多,經濟損失之大,社會危害之重,都超過歷史上任何階段。
危害公眾,損失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及的對象,不是特定的人群,所有社會公眾都可能受到傷害,極易引起社會恐慌和混亂。為了防止事件的擴大,各國政府或國際社會往往采取嚴格的公共衛生控制措施,如強制交通檢疫、限制人員流動、發布旅行警告、公布疫區名單等,使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沒有國界,范圍廣。在世界范圍內,每年跨國旅行者約有45億人次,其中就有大量傳染病病毒、病菌攜帶者。頻繁的人員流動和快捷的交通工具為傳染病在世界的傳播流行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各種傳染病病菌可能從一個國家很快傳播到另一個國家,甚至危害全球。
原因復雜,多元化。從近年國際國內發生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看,除了傳染病流行的因素以外,還有地震、水災等自然因素和食物中毒、職業中毒、事故災難等社會因素。這些復雜因素都增加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