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八月十九日電 (高銘華 陶社蘭 )唐山患者李學蘋在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實施全小腸移植手術后,目前已存活一周年,她也因此成為中國全小腸移植術后“擁有良好功能移植腸存活”時間最長的人。這標志著中國小腸移植水平達到亞洲領先水平,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據該院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黎介壽介紹,作為目前國內僅有的一家開展全小腸移植手術的醫院,該院小腸移植技術實現了從實驗階段轉為臨床常規治療,并取得“擁有良好功能移植腸存活”一年的歷史性突破,今后小腸移植患者也能和正常人一樣飲食,一個半月即可達到臨床出院,小腸移植術后兩年,百分之八十的存活病人可擺脫腸外營養。
南京總醫院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副所長李寧教授說,在所有器官移植中,小腸移植最困難,患者長期存活率低。自一九八八年世界首例小腸移植開展以來,全球僅有一千二百一十例病人進行了小腸移植手術,目前存活六百五十八例,其中最長一例生存了十六年。而在亞洲國家,小腸移植尚處于起步階段,中國僅有少數單位曾完成幾例小腸移植,由于難度實在太大,現已不再開展這項工作。
去年八月六日,李學蘋被推上了手術臺。黎介壽院士親自參加指導“同種異體小腸移植”,移植小腸約二百九十厘米。這次手術借鑒全球最頂尖的美國匹茲堡大學小腸移植中心手術技術,并結合研究所外科技術和術后抗排斥、抗感染綜合處理技術,使得病人恢復異常迅速。
據知,這一例成功手術,是該院全軍普外研究所繼一九九四年完成亞洲首例小腸移植(至今共完成十四例小腸移植手術)以來,取得的一個標志性成果。目前世界上僅有六十五個移植中心開展此類手術,且大多數在歐美發達國家。與以往有突破性進展的是,過去病人恢復進食需要兩三個月時間,現在病人手術后十幾天就能口服飲食;過去病人需要終身靜脈營養,且不能出院,現在一個月不到就能停止靜脈營養,而且口服藥減少到只需一種抗排異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