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7日電七天的歇息,讓原本整天辛辛苦苦的上班族有了個大喘息。可長假結束,回到工作崗位后,很多人并不能精神抖擻地投入工作,反而患上了“上班恐懼癥”———上班前不想上班,焦慮不安;到崗幾天表現萎靡不振,不愛說話,遲遲找不到上班的感覺;總幻想再多放幾天長假好好緩緩,心理醫生將這種癥狀稱之為“節后綜合征”。
病因心理“加壓”身體疲勞
據哈爾濱市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教授介紹,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春節期間人們本來可以得到暫時的緩解,但是暫時的緩解隨著假期結束,人們的精神壓力又開始增大。它主要發作于工作壓力較大并且對工作不很滿意的人群當中。原因主要來自于人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疲勞兩個方面。
心理壓力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誘因:其一是由于平常的工作壓力太大,不可預測的經營環境,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利潤空間的無限壓縮,競爭對手的不斷涌現,同事和部屬的挑戰,使得職場人的拼搏幾乎達到了“極限狀態”,即使這樣職業瓶頸仍然難以突破,成功的目標遙不可及,自身的心理疲勞、自危無助、節律失調、精神不振,過分的壓力等讓他們累了、乏了、倦了、煩了、夠了。這種情緒在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基本上表現不出來,因為長假的前幾天比較熱鬧,大家無暇考慮節后工作的事情。等到初三以后這種狀態就逐漸顯現出來,而且越臨近長假結束表現越明顯,主要表現為情緒易激動、心煩意亂等,心理醫生稱之為“預期焦慮”。其二,一些職場白領本來對工作就有很多不滿,七天長假,心情轉換之后,對工作、老板、同事有了一些新的考慮,有換換地方、換換心情的想法了。從現實看,每年春節之后都是跳槽高峰,這與長假期間的心情沉淀有關。春節后剛上班,又聽到很多同事、朋友跳槽的消息,對自己的心情可能有更多影響。心理承受的壓力可能會更大。
那么,職場人士應該如何應對節后的上班恐懼癥?怎樣盡快使自己恢復良好的工作狀態呢?張充沛院長建議要分三步走。
療法一上班之前及時收心
專家提醒,上班前要抓緊時間“收心”,從生活到作息都要調整,將自己的心力和心態都調整到工作上去。一些上班族在節日期間往往通宵喝酒、打牌等,打亂了人體正常的生物鐘,結果“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可通過休息或給身體補充營養得到解除,要做到起居有序,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早睡早起,并積極鍛煉身體,如步行、慢跑,讓自己心跳加快并出汗。適度調節自己的狀態,使自己的身體比較適應快節奏工作。上班前要好好洗個澡,可有效消除疲勞。
再者,工作時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狀態之下,工作效率是不會高的。可適當地散步、聽音樂,或喝杯咖啡,總之千萬不要強迫自己馬上投入到較復雜的工作。可盡量安排壓力較輕的工作,逐步讓松弛的“弦”重新繃緊。要把工作當成樂事,長假后照樣斗志昂揚。
張充沛認為,七天假放完,對于經常打拼的上班族來說,大概還需要三四天的調整期,所以如果長假過后,暫時找不到工作的脈搏,不足為慮。作為單位的領導也要盡可能的安排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或有意組織員工舉行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文體活動,讓大家放松心情,逐漸找回工作的感覺。
療法二調整心理打好開局
張充沛建議上班族應當未雨綢繆,適時轉換“角色”。適應更快的變化節奏,就像跳舞一樣,大慢三之后就是快四步,曲子換了,節奏和步伐都要隨之轉換。給自己敲個警鐘,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讓自己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的開始。畢竟時間不等人,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能抓住春天的時光,對想要在新的一年作出成績的職場人來說,也就意味著贏得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專家建議,節日期間多想想節后的工作安排和今年自己的工作目標。春天勵精圖治、埋頭苦干、勤政不怠,秋天才會有豐碩的工作成果,才能實現升職加薪的夢想。長假生活失衡必然導致人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失衡,只要節后重新讓自己的生活工作規律起來,調整好自己的“心理假期”,抓緊時間自我調節,讓自己盡快消除疲勞、進入正常工作狀態是當務之急。
療法三分清主次確定先后
張充沛院長表示,上班后一定要給自己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做好工作計劃和時間安排,一天中要做幾件重要的事情,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這些事情上,其他無關緊要的工作可以暫緩進行,或者順便就做了,讓自己更多關注重要的事情,這樣就會慢慢讓自己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狀態中。
從另一方面,張院長也建議單位上司可以安排一些事情幫助員工恢復工作狀態,例如,單位可以幫助員工快速制定工作計劃,安排各項工作,可以利用一到兩天時間召開工作會議、業務研討會議等,也可以安排員工進行內部的培訓交流或為員工制定全年培訓計劃,總之要給員工一個狀態調整的過渡環境和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