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農業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部門負責人介紹各部門落實《國家食品藥品安全十一五規劃》,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舉措等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
衛生部衛生監督局副局長王雪凝從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衛生檢測、監測和危險性評估、食品衛生監督四個方面介紹了衛生部貫徹落實國家食品藥品十一五規劃的情況。
一、完善食品衛生標準體系
根據《食品衛生法》規定,衛生部負責食品衛生標準制定工作。截至目前,衛生部已制訂完成食品衛生標準400余項,基本覆蓋了食品從原料到產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種衛生安全指標,也覆蓋了食品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衛生要求。這些衛生標準由基礎(通用)標準、產品標準、生產企業衛生規范和檢驗方法標準(含診斷技術標準)組成。入世后,衛生部按照國際慣例,遵循健康保護、危險性評估和標準符合國情等原則,對食品衛生標準進行了全面清理審查,新修訂的300余項衛生標準已經頒布實施,我國食品衛生標準的科學性和與國際標準協調性有了較大提高。
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是食品安全與食品貿易的技術性法規。世貿組織的有關協議確定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是發生食品貿易爭端仲裁的依據。1984年,我國加入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衛生部承擔了中國食品法典委員會的組長單位。多年來,衛生部積極組織參與了相關國際食品法典工作。2006年,衛生部代表國家成功申辦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主持國,成為其下設的10個綜合委員會主持國中唯一的發展中國家。2007年4月,衛生部首次以法典主持國身份成功舉辦第39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會議,會議得到了與會各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展示了我國處理國際食品法典事務方面的能力。
根據國內外食品安全研究熱點,衛生部已經確定了2006-2008年食品衛生標準制修訂計劃274項。“十一五”期間,衛生部將在積極承擔并參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制標工作的同時,做好標準委員會的建設和管理,加強食品標準間的協調和統一,重點做好食品微生物、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等標準制修訂工作。
二、提高食品衛生檢測能力
食品衛生檢測是食品安全執法監督的重要技術手段。衛生部門已經建成了以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從縣、市、省到國家四級食品安全檢測體系。衛生部制定了《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微生物部分)》、《食品毒理學安全評價程序和方法》、《保健食品檢驗與技術評價規范》、食物中毒診斷等標準,奠定了我國食品檢驗方法的基礎,形成我國食品檢驗和檢測方法體系。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著大量食品衛生檢測工作,包括每年對22類食品的數百萬份樣品開展監測、突發性食品安全事件的現場調查、采樣和檢驗、食物中毒樣品檢驗、大型活動食品安全保障樣品的檢驗和消費者投訴樣品進行檢驗、完成食品安全監測工作等。地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對幾百種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具備研制、開發新的檢測項目及對未知物的鑒別能力。國家級和十幾個省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連續6次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監測網質控考核。
十一五期間,衛生部將以加大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投入,做好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工作為重點,充分發揮現有食品安全檢測資源優勢,加強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包括重點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檢測技術、快速檢測技術在內的各種檢測方法和檢測技術制定工作,同時加強實驗室質量控制考核,提高檢測數據的科學性。
三、做好食品安全監測和危險性評估工作
食品安全監測和危險性評估工作是開展食品衛生監管的科學依據。衛生部建立了全國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開展全國營養與膳食調查和全國總膳食研究,對食品中重點危害因素進行了危險性評估。
我國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已經覆蓋15個省,每年對消費量較大的54種食品中常見的61種化學污染物和多種致病菌進行監測,獲得超過40萬個監測數據,初步掌握了我國食品中重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狀況及動態變化趨勢。膳食和營養監測是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衛生部共組織開展了四次全國性膳食與營養調查和三次總膳食研究工作,掌握了我國居民膳食結構、飲食和疾病譜變化趨勢,深入研究人群因膳食導致危害因素情況。我國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開展總膳食研究的發展中國家,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發展中國家的典范。這些調查和研究數據已經成為我國開展危險性評估,制定食品標準和法規的科學依據。近年來,衛生部還根據監測發現的問題發布了蓖麻籽、霉變甘蔗、河豚魚、生食水產品、毒蘑菇等十余項食品安全預警信息。
危險性評估是國際通行的制定食品法規、標準和政策措施的基礎。衛生部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組織開展了食品中污染物和部分塑料食品包裝材料樹脂及成型品浸出物等的危險性評估工作。入世后,衛生部加強危險性評估能力建設,開展了食品中微生物、食品中化學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強化劑等專題評估工作,近年來,先后公布了食品中蘇丹紅、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面粉中溴酸鉀、嬰幼兒配方粉中碘、PVC保鮮膜中的加工助劑、紅豆杉等多項評估結果,為及時引導消費、督促公眾和國際社會理解我國食品管理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衛生部已經按照“十一五”規劃要求部署開展了相關工作,將對監測的范圍、監測的內容、監測結果的應用方面予以進一步完善。
四、加強食品、飲食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近年,在監督執法方面,衛生部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完善食品衛生法規。制定實施了《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責任追究管理規定》,修訂完善《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健康相關產品國家衛生監督抽檢規定》等食品衛生法規,制定《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二是開展食品專項整治工作。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衛生許可、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農村食品、學校食品衛生為重點,開展國家監督抽檢工作,吊銷了不符合條件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衛生許可證,撤銷了38個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查處了違法制售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大案和典型案件;三是加強食品衛生監督能力建設。通過實施西部地區衛生監督能力項目,加大經費投入,在基層衛生監督機構配置了現場監督、取證工具和快速檢驗設備,提高食品衛生監督管理水平;四是開展食品衛生宣傳教育活動,在每年11月第一周組織全國食品衛生法宣傳周活動,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守法意識和消費者的食品衛生知識。
在餐飲業監督管理中,各地衛生行政部門按照《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規定,加強餐飲業食品衛生的監督檢查。2000年,我部推行了了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提高行政效率,積極調動餐飲業經營單位、衛生監督人員和消費者三方面的積極性。今年我部在部分地區開展了餐飲單位食品衛生監督公示制度試點工作,將衛生監督結果在餐飲單位現場公示,讓消費者了解餐飲單位的衛生情況,使消費者參與衛生管理,同時也推動社會監督我們的食品衛生監督執法情況,提高廣大衛生監督員的責任心和執法水平。十一五期間,我部將繼續推行陽光執法,同時研究如何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節約執法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