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每經評論員
內外資所得稅合并終于跨出實質性一步。據報道,旨在對內外資企業所得稅進行并軌的兩法合并”議案———企業所得稅法草案24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首次審議,草案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為25%,這將結束我國沿用十多年的內外資企業執行不同稅率的稅收歧視時代。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以優惠政策手段出現的種種稅收歧視會因此絕跡,政府仍將對不同的行業、地區實行有區別的優惠政策,體現有保有壓的對不同行業的發展態度,而地方政府的引資沖動恐怕短期內也不會消除。但基于環境、企業規模等可以理解的因素而產生的稅收差異,正是公平的標志,與企業出生不同打上歧視烙印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國際資本對此嘵嘵,也曾集體上書反對,但財政部部長金人慶的解釋可以抵消外資所有的不滿。金人慶說,“10多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過渡期的結束,繼續采取內資、外資企業不同稅收政策,必將影響統一、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建設”,“國際經驗表明,穩定的政治局面、發展良好的經濟態勢、廣闊的市場、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不斷完善的商務配套和政府服務等,是吸引外資的主要因素,稅收優惠只是一個方面,新稅法的實施也不會對吸引外資產生大的影響”。
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好辦法。外資一直抱怨在中國無法產生明確的政策預期,中國政府統一內外資稅率的努力顯然符合國際資本建立公平公正競爭環境的要求,他們不該因為削減有損自身利益的優惠政策就大加抗拒,否則只能說明他們言行背離。中國財政部長的解釋應該讓他們滿意,起碼說明
中國經濟界的核心官員并不缺少建立公平市場規則的意識,而是缺乏建立的條件,或者說被某些利益集團所捆綁而無法建立。
但財政部金部長沒有說的是,穩定的政治局面、發展良好的經濟態勢、廣闊的市場、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不斷完善的商務配套和政府服務等,不僅對于吸引外資至關重要,對于建立本國內生的市場資源同樣十分關鍵。只提外資而不提內資,或者只提國資而不提民資,都不是一個公平的態度。
對于中國經濟的決策層而言,現在面臨的真正考驗不是外資的撤離、國企的低效,而是始終無法對民企持公平態度。在外資、國資與民資三者之間,后者是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最多的,而博弈能力最低,政府所給予的實際關注也與其重要地位不成比例。如果在我國市場公平規則的內涵之中缺乏民資這部分,所謂的公平就欠缺了最重要的實體資源,只是徒有其表,苗而不秀。
內外資所得稅合并是企業國民待遇的第一步,第二步應該是民資與國資、外資在市場準入上一視同仁。
目前民企境遇不佳,2006年是個國進民退的年份,這不僅因為個體工商戶等數字急劇減少,也因為在自然資源、資本市場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名義下的大幅壟斷步伐,這導致中國內生的民間市場資源看上去越來越像是國有企業的附生物。如資本市場民企上市公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近一年大中型企業的并購幾乎成為外資與國資的禁臠;最近新民營油企協會中商石油“靠向”政府,有政府背景成為入會民營油商首先衡量的標準。
此進彼退,彼退此進,唯獨缺少民進的空間。所謂新國資概念大行其道———符合現代市場經濟運作特點的新型國有資產———盡管政府某些官員一再表達對民資的重視,但我們希望能夠看到更為實際的行動,如在資本市場以及資源性定價方面的松動,以便在后WTO時代確立起全方位的市場觀念,這樣才可以支撐起中國就業、社會保障、創新經濟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