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曾經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上交所在本輪IPO重啟之后反而變得有些冷清。但一份重新劃定滬深交易所IPO版圖的文件即將誕生,目前“深熱滬冷”的局面可能會發生變化。
有關方面透露的文件內容顯示,新發股份超過8000萬股的非金融企業將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低于5000萬股的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介于兩者之間的部分則可自主選擇上市地;金融企業的IPO則按照4億股的新發股數標準劃分。而此前滬深交易所掛牌企業有不成文的劃分界限為1億股。
據了解,相關文件屬于滬深交易所的初步協商動議,目前還在證監會和交易所中高層中傳閱,不出意外的話,這一舉措將于今年11月執行。但知情者表示,目前兩家交易所還在商談細節,而促成兩地交易所達成初步協議的力量來自更高層,否則難以在上海、深圳兩個城市以及兩個交易所中加以斡旋并達成初步共識。
“上交所肯定會舉雙手贊成,但深交所估計就沒那么樂意了。”北京某投行人士表示,IPO重啟以來,上交所與深交所在融資規模上的差距越來越大,上交所正面臨著上市資源不斷收縮的窘境。
數據顯示,自2009年6月以來,滬深兩市共有306家公司發行上市,深市有281家公司,滬市有25家公司。上交所在項目數量上不足深交所的1/10,融資額也僅為深交所的一半。更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今年上半年以161個IPO項目、226億美元的融資額,一舉超越紐約交易所和東京證券交易所,躍居成為全球融資金額最大的交易所,而上交所則退居第四。
“深交所溢價程度高于上交所是這兩年投行界的共識。”上述投行人士認為,兩個市場巨大的溢價差別使得大多數投行想盡辦法把項目運作到深交所,但如果上市企業掛牌有了明確標準,投行運作也將隨之改變。
該舉措一旦執行,將分流部分能上深交所中小板的企業至上交所,滬深交易所的勢力范圍與格局定位將重新劃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