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以來,本報組織的“中國股市如何走出困局”大討論在業界、學界乃至決策層,均引發了較為強烈的反響。
以規模計,此次討論已在本報刊登言論16篇,在本報中國證券網刊登言論及相關評論500多篇,其規模之大,為近年罕有;以層次計,此次討論的言論撰寫者皆為證券業、基金業的一線專家,其層次之高,為近年罕有;以內容計,此次討論沿著宏觀經濟、市場供求和制度建設三大主線展開并各自引向深入,相關建議具有各自認識論、方法論的完整邏輯,其針對性、操作性之強,也為近年罕有。
集納業界智慧,為市場發展建言獻策是本報組織此次討論的初衷。今日,本報“中國股市如何走出困局”專欄暫告一段落,相關討論將在中國證券網(www.cnstock.com)繼續進行,投稿信箱:zhengquan@cnstock.com。
言為心聲,報乃公器。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道路上,本報將繼續歡迎和期待各界讀者的真知灼見,以期一同推動、參與和享受市場的成長。
“中國股市如何走出困境”成為近一個月來業界熱議的話題。隨著討論的深入,資本市場保持健康穩定發展涉及的四大問題也日漸明確。
由本報組織的“中國股市如何走出困境”大討論,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已收到包括專家學者在內的各地讀者來信和電子郵件500余篇,得到數萬網友的熱烈參與,眾多知名網站和報刊進行轉載和連續報道,其社會影響遠超之前預期。
匯總各界人士的觀點,此次萬人大討論歸納出的主要意見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如何實現股市和宏觀經濟的良性互動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徐剛認為,當前股市的大落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投資者對宏觀調控的信心在減弱。為此,應大幅度快速降息,主動下調人民幣匯率,推動銀行加速放貸,拯救房地產市場。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表示,應積極提高4萬億人民幣經濟刺激方案的執行效率,有效刺激消費,減少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提高企業盈利狀況,從根本上穩定中國資本市場。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總經理劉建洲提出,經濟的順利轉型是決定未來經濟能夠保持長期較快增長的必經之路,也是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關鍵。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所長廖緒發認為,應更多關注中國經濟如何成功轉型,以及資本市場如何為中國經濟的轉型服務。
如何合理解決大小非問題
銀河證券董事總經理滕泰建議,應鼓勵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起募集“大小非社會責任基金”,政府出錢購買,并鼓勵、帶動其他社會資源一同購買,恢復資本市場信心。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康建議,應劃撥大非歸社保基金管理,出臺信貸、產業、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小非長期持股,并要求小非公開發布自我鎖定公告,穩定市場預期。龔方雄認為,可考慮從外匯儲備中撥出資金成立一個特殊的封閉式基金,專門從大宗交易市場上折價買入小非減持的股票,以助股市平穩。華泰證券研究所所長強瑩指出,要解決大小非問題,可成立專門的基金承接所有解禁的限售股,同時限定解禁的時間和比例,并配套即時披露制度和審核制度,另外,必須改變目前的新股定價制度和流通股份在總股本中占比較低的現狀。
如何進一步完善市場各類機制
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指出,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和股票T+0交易應該全盤推出,以改善股市流動性。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升建議,應加快推出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進一步放松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和收購兼并,拿出推動股改的勇氣推動雙向擴容。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所長廖緒發認為,應加快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具備賣空機制的新的金融創新產品的推出,改變A股市場只能單邊做多的困境。盡量減少對上市公司股東增持、回購、增發購買大股東資產行為的管制,同時恢復新股發行,增強市場約束,恢復市場的價值發現機制。東方證券研究所所長梁宇峰建議,應使用部分外匯儲備增持被嚴重低估的H股和紅籌股,縮小A-H股價差,實現外儲保值增值。西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助理季敏波建議,應建立H股香港和內地市場之間的套利和聯動機制。
如何進一步加強市場制度建設
長盛基金公司總經理陳禮華提出,當前股市困局的癥結還在于法制化、規范化建設不完善,以及由此衍生的市場功能定位錯位和市場誠信的缺失。為此,應盡快改革一級發行制度,進一步規范二級市場,嚴防大股東占用、內幕交易等行為的發生,同時,統一股市管理體制,實現金融政策和經濟政策的一致性和協調性。海通證券研究所所長汪異明認為,應進一步深化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加大國有企業注資規模,推動國企重組,深化股改,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繼續推進國企產權多元化改革。招商證券副總裁湯維清認為,應鼓勵長期投資者發展壯大,繼續改善機構結構;放松管制,促成資產供需關系的自然平衡。陳曉升認為,應推動商業銀行重回交易所市場,構建中國曲線;引導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改善投資者結構;把握機遇,乘勢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周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