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第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外匯儲備增長顯著放緩現象,有業內人士認為,不能單從增長絕對數的減少就判斷熱錢正在撤離,歐元儲備的匯兌損失可能是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此前不少人認為,外匯儲備增幅下降,是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速度放緩后投機資金流入減少,以及熱錢母體急需“輸血”的結果,熱錢可能已經開始撤回海外。
為熱錢流出找證據
央行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總額為1.9056萬億美元,居全球首位,高于6月底時的1.8088萬億美元。但第三季度外匯儲備增幅降至968億美元,第一季度增幅為約1530億美元,第二季度為1270億美元。國金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王曉輝表示,從三季度的外匯數據看,外匯儲備中不可解釋部分(以外匯儲備增長減去外商直接投資與貿易順差之和)應該為負數,這在一般情況下意味著熱錢流出。
Stone& McCarthy分析師Logan Wright也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9月份出現了資金外流的情況,當月外匯儲備增長了214億美元,低于外商直接投資和貿易順差的總和359億美元,真正的投機資金已大幅減少。他認為,中國近期的資金流出可能反映出外資金融機構試圖將資金匯回本土,以便在信貸危機之際積累美元流動資金,而不是市場對人民幣的整體看法發生了變化。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則表示,多數資金流出可能與跨國公司有關。之前依靠人民幣升值坐享利潤的跨國公司,現在如果將資金繼續留在中國將無利可圖。但他認為,市場對國際短期資本流動的測算方法并不精確。貿易順差數據需要將服務業計算在內,但目前的貿易數據不包括服務業。他指出,一小股熱錢的凈流出是從7月份開始的。
歐元貶值或是主因
招商證券研究員謝亞軒表示,從匯兌損益的角度來測算,將三季度外匯儲備增速顯著放緩作為熱錢流出的證據,顯得有些牽強。中國外匯儲備有美元、歐元和日元三種資產,據預測,三季度外匯儲備中歐元約占4600億美元,但外匯儲備整體以美元計價。由于三季度歐元對美元大幅貶值約10%,按此計算,匯兌損失達到460億美元,這應該是外匯儲備下降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國外匯儲備資產應每天按照權責發生制進行記錄,其中的交易性資產和金融衍生工具按照市場價值或公允價值進行重估,所以資產價格的波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匯儲備余額增速。
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際短期資本流出是否會成為主流呢?謝亞軒認為,第三季度我國的外匯儲備仍在增長,表明我國國際資本凈流入的基本態勢并未發生變化。當然,不排除少量投機資金因人民幣升值速度放緩而流出中國,但這并非主流。
王曉輝也表示,目前很難對熱錢有一個精確的測算,因此難以斷定熱錢是否在大幅流出。從現在的情況看,有兩種判斷,一是我國商業銀行可能留存一部分外匯,從而導致統計數據中外匯儲備增速減緩;二是國際環境不好,熱錢的母體急需資金“輸血”,從而導致熱錢流出。不過,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環境比外圍要好,不論目前熱錢是否流走,未來還是會流回來。
Wright也表示,這些數據并不意味著,這種外流是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令投資者感到擔憂的那種長期性投機資金的外流。(賀輝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