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關系五:股票評級
負面要么不寫,要寫先同大機構溝通
股改完成后,在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市值管理的今天,上市公司也特別關心研究機構的評級,例如像今年有大規模融資需求和減持動力,上市公司非常在乎任何“負面”評級。
最粗暴的案例是,某知名分析師對深圳一家大公司出具“減持”評級后,該公司從此封殺該研究員的現場調研和公司拜訪機會。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分析師行業,對知名大公司維持長期關注成了研究工作的必要功課,研究員不希望自己被“封殺”。
一位券商投資經理向記者透露,研究員在經過被上市公司積極配合和待的調研后,報告何時寫、如何寫、定個什么目標價并不是研究員能夠單方面決定的。
首先必須先滿足公司自營部門。記者了解到,很多券商研究員認為跟自營部門、投行部門的同事溝通股票是很“正常”的情況,相約一起調研和拜訪公司高管也是經常的事情。
有券商自營部門投資經理指出,很多研究員挖掘到了“牛股”之后,往往都在第一時間內跟自營部門的同事溝通,因為自營部門代表著資金的判斷,估值往往更加貼合市場。該投資經理還指出,部分券商還以明文重獎的方式,鼓勵下面的研究人員向自營部門推薦股票。
其次是基金公司,現階段基金公司作為市場第一大主力,影響力如日中天,券商對基金分倉的渴求加之競爭日趨激烈、基金手握分析師評價的絕對話語權,僅僅這兩點便使得分析師對基金重倉持有股票作評級時,往往投鼠忌器,特別是涉及負面評級時。
“要么不寫,要么寫之前同大機構溝通下,這是某些不愿意違心出具評級報告分析師的最后選擇。”某位分析師透露。
亦有部分老資格券商分析師作為多位基金經理的入行老師,關系頗佳,基金經理亦對自己的老師關照有加。“只要想推某只股票,就一定有大量資金跟進”。一位年輕的分析師言辭中頗有羨慕之意。
去年全年基金號稱“錢多得沒地兒使”,券商研究員的研究報告只好單方向看多。據統計,在2007年全年A股報告中,出具“推薦”評級的研究報告占全部報告的比例為70%,“審慎推薦”占比20%,“中性”占比僅為10%。
典型關系六:IPO私詢價
新股首發暴漲的前傳:保薦券商給予指導報價,基金獲配更多份額
除此之外,新股上市前的IPO詢價中也不乏基金、券商、上市公司間的默契合作。
目前,國際上新股詢價一般采用直接詢價的方法,而我國證券市場上的詢價制采用先初步詢價、再累計投標詢價的方法。
由于發行分為戰略配售、網下申購與網上申購三部分,而個人投資者只能參與網上申購,相對機構投資者來說,其中簽的比例就低了不少,導致明顯的不公,客觀還為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現在,雖然戰略配售事實上已經停了下來,但機構仍然占據了進行網下申購的優勢。
制度的缺陷在于初步詢價時不用支付任何保證金,也不必申購,完全可以“空口說白話”,這就容易造成初步詢價時人為壓低價格的現象,“通常情況下,為了爭得IPO項目,保薦券商會承諾上市公司較高的開盤價,然后保薦券商會給參與詢價的基金一個指導報價,要求基金以此價格詢價,作為回報,保薦券商會給予基金更多獲配份額。”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保薦券商與基金此舉目的在于在累計投標詢價時能夠以低價申購到新股,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新股的發行價,給市場以錯誤的價格信號。而新股上市當天,由于機構手中有大量的籌碼,拉高股價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市盈率也隨之急劇提高,和二級市場的同類股票相比,導致股價明顯偏高。”
典型關系七:投票無效
上市公司治理?基金只能睜只眼閉只眼
事實上,監管層不止一次強調希望機構投資者能夠參與上市公司治理,起到既促進又約束的作用,但現在看來,發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一位基金經理在電話中向記者坦言:“理論上,作為公司股東一方,我們都希望出現問題時,可以聯合其他大股東向公司管理層施壓,要求更換人員。一般我們都著重投資于那些運作低于一般市場水平,而我們可以影響其往有利的方向發展的公司,這樣我們就可以再以高價賣出股票。”
如果基金公司能從基本面去影響公司股價,固然可喜,但事實卻很難做到。“中國上市公司股東間利益環環相扣,作為基金一方根本無法說動其他大股東主動去改變有些東西,有時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另一方面,基金的短期排名也不允許我們對于一些需要量變導致質變的因素過多關注。”一位基金經理向記者抱怨。
的確,在中國股市整體急功近利的大背景下,指望基金安心管理企業并不現實,更多情況下,基金公司通過對上市公司相關議案進行投票來起到約束上市公司行為。
但基金仍然無為。
典型事例是今年上半年中國平安(41.68,-1.47,-3.41%,吧)融資議案獲得基金高票通過,在此之前,中國平安股價從150元直瀉至70元已經說明了基金用腳投票的態度,但在平安高管投票前對各家基金公司的神秘拜訪之后,基金開始用手投出贊成票。
“共同基金‘消極治理主義’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基金害怕得罪上市公司管理層,從而失去內幕信息和投資管理業務。這個問題過去有,現在還有;在美國存在,在中國也存在,因此,基金所為并不奇怪。”一位創新型券商研究員分析道。
典型關系八:互相捧場
現在你買我基金,將來我持你股票
當然并非全是上市公司有求于基金,亦有角色轉換之時。
通常每只基金發行前,基金公司都會傾巢出動,兵分各路到全國各地拜訪上市公司高管,董事長、董秘或財務負責人。基金公司會請他們認購一定數量的基金,使基金不僅順利成立,而且初始盤子較大,基金公司臉上有光。
那么,基金公司是如何說服上市公司高管的呢?一基金公司人士透露,通常有兩大絕招。一是互相捧場的約定。你現在認購我的基金,將來我就持倉你的股票,必要的時候進行拉抬,為上市公司造勢,同時使自炒股票的上市公司獲利,并順利出貨。二是按認購金額,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給高管。
他透露,一些手中有閑錢的上市公司參與捧場,還有另一個原因,基金一旦成立,就該上市公司反過來求基金公司了,不如早點當好人。事實上,基金公司與上市公司互為依托,基金公司需要上市公司捧場,上市公司也需要基金公司添磚加瓦。
基金公司若“采取抽獎、回扣、送保險、送現金或基金單位,直接或間接地進行基金認購、申購費用打折;以低于成本的銷售費率,對投資者承諾在購買一段時間后為其保底”,這些行為是明令禁止的。然而,若基金公司與上市公司大股東之間形成利益共同體,做出一些違背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決定,成為凌駕于其他中小流通股股東之上的另一利益集團,才是最令人擔心的基金違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