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矛頭直指管理費:基金公司"生命線"驟遇壓力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7 月 25 日 |
|
遭遇慘重損失的基民們正將怨氣撒向基金公司,新的目標則是基金公司的管理費。近期許多基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市場低迷時基金公司應該和基民共擔風險,降低基金管理費的提取比例,而這種呼聲也得到了不少專家的認同。由于在當前運營模式下管理費幾乎是基金公司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公司賴以生存的基礎,降低管理費的提議無疑觸及了基金公司的“生命線”,基金行業正遭受一場新的危機。
“旱澇保收”遭炮轟
基金行業的盈利模式很獨特,基金公司的收益絕大部分來自于對旗下基金提取管理費用。廣義上的管理費包括基民申購和贖回費、基金管理費、托管費以及運作費等,其中構成基金公司收益的是基金管理費和部分申贖費用等。由于這種收益方式與基金業績關系并不密切,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旱澇保收”的盈利模式。
這種與業績脫鉤的盈利模式一直為市場所詬病,而經歷了今年上半年的暴跌后,深套的基民們開始集中向這種模式開火,媒體上,網絡上質疑聲四起。在上海某營業部,基民陳先生對這個問題反應異常激烈:“基金公司在挽留我們這些客戶的時候,總是強調看好長期投資,要堅持,可是為什么他們就不能和我們同甘共苦呢?我們虧得這么慘,適當地降低一些管理費遠遠比那些空洞的話能安慰我們,更何況基金運作這么差,憑什么還收這么高的管理費?”
基民的呼聲也得到了專家的響應。《基金法》起草小組原組長王連洲就明確表示,在目前股市低迷,基金投資者出現大幅虧損的情況,仍然按照牛市的費率收費,這不合理,適當降低管理費勢在必行。他指出,起草基金法時就為基金公司降低管理費留下了空間,基金公司和基民之間屬于信托關系,管理費的高低可以由雙方來約定。
事實上,已有基金開始嘗試停收管理費。博時價值增長基金此前宣布,由于單位凈值低于其價值增長線,根據基金成立合約規定,暫停收該基金的管理費。不過,博時價值增長停收管理費在基金業仍屬個案,據記者了解,除少數基金外,大部分基金并沒有在基金合同中設置停收或減收管理費的條款,這也就意味著,從法律角度而言,只要基金公司不主動提出降低或者停收管理費,這種“旱澇保收”的模式仍然可以持續下去。
“因噎廢食”不可取
對于基民的呼聲,基金公司也很尷尬。某基金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目前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費的模式是國際通行做法,而費率標準則取決于管理層的安排。他指出,管理費收取是基金公司正常運行的基礎,如果沒有足夠的收入維持運營,基民的利益將無法得到保障。“他們(基民)要看到,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富裕,那些中小基金公司還需要這些管理費來維持運營,如果降低管理費,會觸及基金的生存條件,最后得不償失的還是他們自己。”該高管表示。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李薇則認為,收取管理費是維持基金公司正常運營的一個必要手段,只有收取管理費后,基金公司的運作才會在陽光下進行,否則,沒有了經濟來源的基金公司為了維持生存,勢必會尋找非陽光化的盈利方式,而這必然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如果希望這個行業能夠正常發展,就不能過于苛求,否則就會導致行業內沒有人愿意從事生產,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基民們如果對基金不滿意,可以通過用腳投票的方式或者調整投資配置的方式來達到目的。”李薇說。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任由基金自行調整費率很容易出現惡性競爭,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但是有關方面可以考慮通過統一部署的方式靈活調控基金管理費的收取標準,這樣一方面可以消除基金業的信任危機,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這種調整變得有序。
而來自香港的消息稱,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研究顯示,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間,313項強積金成分基金中,36%調低基金管理費,至少26%強積金成員賬戶受惠;有減費的強積金基金的合計基金資產值約930億港元。這證明,基金管理費在海外也并非鐵板一塊。 |
來源: 中國證券報 |
|
相關文章: |
|
圖片新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