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理財應是一項長期人生規劃
北京的張先生以“賭徒心理”總結自己過去兩個月來的股市經驗。
“每次感覺見底了,進去,緊跟著下跌;然后等,覺得又到底了,再入市,又是慘烈下跌……”他說:“就像上了癮,總期待著一次反彈能把虧的錢賺回來,可是越虧越多。”
一輪接一輪的調整,已經讓許多寄希望在股市中咸魚翻生的投資者陷入絕望。網上著名的博客“纏中說禪”這樣解釋投資者的“非理性”:一個很經常的行為,就是砍了又追,追了又砍,完全被一股無名的業力牽引,就往那鬼窟里去了,“所謂殺紅了眼,所以就被殺了”。
一年前,中國A股市場向高峰挺進。那時有人戲稱,“人這一生能趕上幾個這樣壯觀的大牛市?”以此為由,掙錢要趁早,新一代的投資者紛紛涌向股票市場。而今天,股指最低點距當初的高點已跌去六成,股民、基民,以及不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也陷入虧損境地。
那些“妄圖用一兩年時間掙來一輩子花銷”的想法終于破滅了。也許只有經過這樣的錘煉,國人才能進入真正回歸理性的“大眾理財時代”?
調整讓人理性
中國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是國內惟一全力倡導并推進規范理財的組織機構,其會員部副主任鄭方認為,雖然“理財”兩個字已經是家喻戶曉,但對這兩個字的真正理解,卻很少有人能夠準確地表達清楚。“從目前國內現狀來看,最主要的誤區就是大多數人認為,理財就是投資,投資就是理財。”
在這位資深理財培訓師眼里,理財更多的是一項長期的人生綜合規劃,其中包括:投資、保險、稅務、福利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投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需強調的是,如何能夠通過專業理財師的服務,來幫助客戶“造就完美的人生”,幫助客戶完成各個階段的目標和期望,最終實現每個階段的“跨期消費平滑”。
“國內的投資者還沒經歷過太多的坎坷和挫折,美國在1929年的股市大跌,導致了全球持續多年的大熊市,市場的低迷使得人們普遍喪失了對銀行和券商的信賴,嚴重的經濟危機,使得人們變得更加的理性,這也是理財師在美國產生的最主要原因。”
中國的情況就不同了。廣大投資者大都是比較“年輕”的股民(這里指的并不是年齡,更多的是指投資經驗),盲目跟風,導致很多人投資的失敗,不僅僅是股票投資,其中還有很多金融產品,例如銀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產品背后的東西其實有很多人還沒有搞清楚,甚至連風險揭示書都沒有仔細地閱讀,最后出現了本沒有必要發生的尷尬。
早在今年年初,銀監會就特別提醒投資者,銀行“理財產品”不等于儲蓄存款。另外,所謂“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口頭宣傳也不等于合同約定,別人“說好”不等于“適合自己”,最重要的,投資理財不等于“投機發財”。
不過,在市場中積累了血淚教訓的“散戶”投資者們,能否找到給自己貼身服務的“專業理財師”,而不僅是證券、保險、銀行等以推銷產品為主的“投資顧問”?這仍是國內理財市場發展壯大的真正瓶頸。
北京沃馳理財咨詢有限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提供“第三方理財服務”的機構。總經理蔡慶濤稱,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邀請有合適背景的人替自己理財是明智的。“您是否會為裝修房子而辭去工作,特地去學建筑設計,再親自動手呢?不會。您會找一個值得信賴的設計師,讓他幫您制定出最適合的裝修計劃。理財也是一樣,專業人士的建議和操作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比如,面對本輪熊市的調整,蔡慶濤就認為,“驚慌失措的只能是沒經驗的投機者”,而在專業理財師看來,下跌和上漲一樣充滿機會,因此“反倒很興奮”。當然,面對投資品相對匱乏的國內市場現狀,沃馳理財咨詢公司給客戶的理財規劃中,股票仍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但蔡慶濤強調,這種配置是“投資性的”,而不是“投機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