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農行股改之年。自去年年初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了農行改革的16字方針后,農行下大力氣探索實現服務“三農”與商業運作的有機結合之路。對此,農行去年9月制定了《服務“三農”總體實施方案》,并選擇8省分行開展服務“三農”金融服務試點,以探索在商業可持續原則下科學發展農村金融的新路子。據記者了解,農行服務“三農”試點已于6月底基本結束,在總結經驗后將會適時在全國推廣。
在“黃金糧帶”淘真金
8個試點分行中,農行吉林分行的一大特色便是在支持糧食生產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
農行服務“三農”試點工作的核心是,積極探索服務“三農”和商業運作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必須立足于當地實際和特點。而吉林省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是我國的“黃金玉米帶”,因此支持本省農業和糧食生產成為農行吉林分行的重大課題。
去年11月以來,農行吉林分行就確定了縣域支行重點實施“三農”和縣域“藍海”差異化競爭戰略。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該行確定了以農戶為主的“三農”業務發展戰略。這樣的戰略定位是基于實際情況作出的,在金融服務“三農”試點工作中,該行經過測算分析認為,在核定的貸款額度內,選定的農戶完全可以通過貸款支持的農業收入實現貸款自償。該行行長李志成對此頗有感慨:“我們的實踐證明,農戶貸款只要真正發放到農民手中,確實用于生產經營,其安全性和效益性都高于同期其它貸款。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具有普遍性。”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吉林分行在今年從緊的貨幣政策下,壓縮非農信貸,加大信貸支農投放力度,在支農信貸中尤其注重農戶生產費用貸款,保證春耕,促進糧食生產。截至5月下旬,吉林分行通過信貸幫助農民購買種子27300噸、化肥163000噸、農機具4600臺、農藥1660噸以及其它農膜等農用物資。
有了清晰的市場定位,還只是解決了“想的問題”,而要真正去“做”,還必須解決客戶定位的問題。
吉林分行經過前期的調查,摸清了全省耕地面積在1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有35萬戶,這些農戶進行規模化生產、機械化作業,是農村的新型農民。該行認為,將有限的信貸資源投向這些優質客戶,能最大限度地產生經濟效益。
事實證明這種支農方式效果很好。馮俊是吉林省四平市劉房子鎮的種糧大戶,承包1000多畝地種植玉米。為購買農機具,擴大糧食生產規模,他從農行貸款10萬元,期限為10個月,實現了玉米的耕、種、收一體化作業。“我希望以后能夠繼續與農行合作,承包更多土地,當然,我的糧款保證會存到農行。”馮俊如此表示。
放貸的問題解決了,可是在實際中,農民當年的糧食有時不愿完全出售,那么如何防范糧食生產貸款風險呢?
“農戶貸款的最大風險在于貸款被挪作他用,因此農貸調查必須針對貸款的具體流向。”農行吉林分行農貸處處長邢樹勛表示。為此,該行建立了一個嚴格的貸后管理制度,并規定各支行要組織開展交叉檢查農戶貸款真實用途的工作,檢查面必須達到100%;同時二級分行和審計部門要按比例進行實地抽查和電話回訪抽查,信貸部門也必須做好日常在線監控。
一張信用卡撬動一個行業
“辦貸款跟取存款一樣方便、快捷,只需帶上身份證,半個鐘頭就能從農行營業所貸到款。”廣西崇左市馱盧鎮甘蔗種植大戶黃崇明在成為農行金穗卡用戶以后高興地說,現在無論辦理存款、匯款還是貸款都是通過金穗卡辦理。
以信用卡為媒介,農行廣西分行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機制和擔保方式,走出了一條解決農民創業融資難的新路。
據該行行長李慶萍介紹,去年10月農總行確定在廣西分行開展“三農”金融服務試點后,該行為了切實解決農戶貸款擔保難的問題,對農戶小額貸款除采用傳統的抵(質)押擔保和保證擔保方式外,還創新了“公司+農戶”擔保和多戶聯保貸款方式。并以發放“金穗惠農卡”為載體,對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戶貸款采用信用擔保方式。自去年12月份以來,該行已累計發放農戶貸款183筆,金額1021.33萬元;發放23.61萬張農民卡,實現中間業務收入6642.2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以農行崇左分行支持當地特色甘蔗產業為例。農行崇左分行將金穗借記卡作為打開該地區農村金融市場的金鑰匙,在全市進行推廣,通過存款、匯款、貸款統一集中在一張卡上的做法,既能監控客戶的賬戶余額,防范貸款風險,又給農村客戶帶來了極大方便,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甘蔗種植業的發展。目前,崇左市共有糖廠13家,與農行崇左分行有業務往來的就有11家。
一張小小的信用卡,撬動了一個行業,不僅帶動了農民增收,而且促使農行的利潤成倍增長。據介紹,去年崇左分行盈利9017萬元,比上年增加3500萬元,新增貸款無一筆不良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