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房產明年準備過冬 調整政策不會過松或過緊 樓市拐點正在形成? -08年最被20家主流券商看好的62只金股(名單) 圈定5大龍頭行業  -人民幣升值引發產業變局 汽車利潤受沖擊 明年出現局部產能過剩 -職工不休年假可獲3倍工資補償 探親假與年休假不互相沖抵 全文 -武漢長株潭城市群成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發改委叫停13個電站項目(名單) 西氣東輸二線武漢段08年動工 -07年12月鋼價瘋漲近10% 08年電煤價格上漲約一成 最高超15% -08年股市猜想:上可達1萬點 下可及4000 瑞銀:08年看好貴金屬 -07年影響民生十件大事 1.5億農村孩子學雜費免除 綠色人物揭曉 -雷曼兄弟等六大投資銀行預測08年金融市場走勢 全球經濟放緩
調整中如何選擇債券基金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2 月 17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11月份以來,A股市場經歷了今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調整,上證綜指收盤一度跌破半年線,本周市場反復,調整結束為時尚早。今年“5·30”調整后,不少投資者領教了直接入市的風險,轉而成為基民。這種投資策略調整在三季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因為三季度的行情中,基金的確不負眾望,一枝獨秀,基金重倉股獨步市場,也引領了指數不斷創新高。但四季度以來,市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基金獨木難支,基金重倉股一度成了領跌一族,如本周的銀行和地產板塊等。基金投資者的賬面虧損也已不再是個別現象了,至此簡單地從股民轉成基民也已無法有效規避市場調整的風險了。

  但在市場調整中還是有許多債券型基金逆勢上揚,成為一個比較安全的資金避風港。如何選擇債券基金,可能是前期投資者容易忽視的事情。因為2007年A股市場總體牛市,特別是前三季度都呈現大幅上揚的走勢,大牛市在造就股票及股票型基金高收益率神話的同時,也一度令債券、貨幣基金等類固定收益產品被嚴重邊緣化。

  在選擇債券基金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債券基金今年的一些變化。今年面對被邊緣化的處境,大多數債券基金在2007年積極求變,提高基金的收益率。債券基金適應牛市的方法主要有:

  一、減少債券資產比配。至二季度末,15只債券型基金合計投資債券的資產凈值為238.25億元,占總資產的67.22%,占比較一季度劇減22.69%。

  二、短債基金集體轉型。8月28日,南方基金公布南方多利中短債基金率先轉型成功,至11月6只短債基金都已轉型,市場上已無短債基金的類別了。

  三、增加股票資產比例。增加股票資產占比,在2007年特別是上半年債券基金提高收益立竿見影的手段。

  剔除興業轉債基金,今年一、二季度債券基金收益前五名都超過了10%,顯然靠純債券投資根本無法達到這樣的收益,其中股票資產起了決定性作用。

  四、參與“打新股”。根據天相的統計,截至11月23日,2007年申購新股的收益累計達到17.6%,由于神華、中石油等大盤股發行集中,下半年新股申購的收益已經超過了10%,“打新股”成為債券基金增加收益的高效安全武器。

  從數據統計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市場調整中債券基金股票和類股票資產配置的高低往往對基金的收益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在選擇債券基金時,應關注這樣一些方面:一是要對有可轉債類的債券基金保持謹慎,可轉債的風險遠遠要高于普通債券;二是債券基金資產配置中,股票資產不宜太高(新股除外);三是要看債券基金的收益穩定性,特別是在股票的調整期是否還能保持平穩的收益。

  其中由于打新股對債券的收益貢獻很大。所以打新股類的債券基金可以特別關注。像寶康債券基金、南方多利強債、工銀瑞信強債A等業績穩定且收益也不低,便是此類基金中的佼佼者。寶康債券,今年收益穩定,在市場調整的四季度仍有5%以上的收益,非常可貴。(樂嘉慶)  (作者為好買信投資管理公司研究總監)

來源: 新聞晨報

圖片新聞:
中國冰川面積5年來縮小7.4% 伊犁河流域等萎縮比例超18%
國家大劇院元旦首次賣站票 票價30元采用"實名制"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2008年公務員考試資訊大全/ 考研資訊大全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08年走向 解讀
· 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大會/全球外包大會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報/ 07年上半年各省市GDP
· 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報告2007藍皮書
· 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