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地方金融機構被視作金融系統的弱勢群體,但隨著近年來的發展,已經成為金融領域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面對不斷變幻的新形勢,地方金融機構應如何繼續作大作強?又如何避免走入發展的誤區?
本周末在天津召開的全國地方金融第十一次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員、學者紛紛就這些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找準自身定位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認為,地方金融機構特別是城市商業銀行是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銀行和四大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相比,實力相對比較差,所以地方銀行第一步就是要穩步發展,不斷地加強內部管理、控制風險,逐步做強做大。
針對近兩年來城商行紛紛在異地設立分行的做法,成思危認為,城市商業銀行首先要鞏固在本市、本地的競爭力,在有比較穩固的市場地位和市場占有率的前提下才能考慮進一步的發展,這一點應非常慎重。
處理好與地方政府關系
由于歷史原因,地方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之間在很長一段時間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在銀行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如何處理這一關系成為地方金融機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地方政府與金融業應當建立起一種新型的魚水關系,地方政府離不開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也離不開地方政府。
“總體來說,地方政府對金融機構應當是尊重其經營自主權,提供其健康發展的便利條件,引導其為地方經濟發展多做貢獻。不是過去的干預形態,而是提供優秀的金融項目供其選擇,金融機構對地方政府應當是為地方經濟的科學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為地方政府的工作決策提供技術支持等。”他指出。
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雖然此次論壇召開的主要目的是結合當前地方金融改革形式,進一步研究和推動金融創新和銀行管理的建設步伐,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論壇的主題被定為“和諧發展,社會責任”。
會議的承辦方——天津農村合作銀行董事長齊逢昌認為,金融機構是一個重要的社會責任承擔者。“做好對弱勢群體,對農民群眾的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應該是我們地方金融服務,特別是我們全國農村的金融機構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他指出。
在這個問題上,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表示,盡管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盡管金融在組織現代社會資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沒有經濟的發展就沒有金融,沒有客戶的資金銀行就沒有資金配置的源泉,因此金融業首先要服務于經濟,有責任幫助企業盡快成長。(但有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