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連續4日回調之后,上證指數剛跌破5700點,但統計表明,眾多個股早已展開回調,七成個股回到5300點的水平,個股的分化相當明顯。盡管市場中長期趨勢看好,但短期的震蕩對不少個股來說同樣意味著較大的風險。
196只股票跌幅超過15%
最近一輪上升行情起始于9月27日,當日收復5400點,隨后行情強勢推進,至10月16日創出歷史新高,隨后展開連續回調。目前上證指數收于5667點,相對9月26日收盤時的5339點仍有6.2%的漲幅,但統計表明,已有七成個股跌破9月26日收盤價。
9月27日以來共有13個交易日,對于期間至少交易10個交易日的1360只A股(不含新發行股票),我們統計了區間漲跌幅。結果表明,共有985只股票出現下跌,占比為72%。由此可見,盡管大盤調整幅度還相對有限,但現實是已有大批個股提前展開回調。
我們進一步分析了其中跌幅超過15%的196只股票。從行業歸屬來看,“受災”較為嚴重的行業包括房地產(20只上榜)、醫藥生物(16只)、化工(16只)、機械設備(14只)。
房地產行業近期整體下挫主要是因為調控政策接連出臺。由于房價快速上漲與當前政策關注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導向并不符合,而且房價的炒作無疑也會降低各個城市的投資吸引力,因此市場擔心后續會有更多政策推出,進而導致一些土地儲備不足、資金實力有限的中小房地產公司出現大幅回調。化工、機械設備行業的入圍似乎有些不好理解,畢竟近期市場也涌現出眾多走勢強勁的個股,但具體觀察可以發現,這些走弱的個股多數業績不佳、前景也不樂觀。行業內部也加劇分化的走勢表明,在當前大盤處于高位、動態市盈率逼近心理上限之際,不僅行業判斷很重要,而且個股質地的遴選也尤為關鍵。
權重股“擠出效應”不可忽視
從此前建設銀行、中國神華兩只新股的發行來看,超級權重股給市場帶來的“擠出效應”確實不可忽視。例如建設銀行,該股招股公告日為9月11日,而上市日為9月25日,而觀察萬得銀行指數可以發現,在招股公告日之前的5個交易日指數已經開始轉弱,而公告日當日指數大跌3.7%,銀行指數直到9月27日才開始企穩回攻。統計表明,公告日至9月26日期間,寧波銀行、華夏銀行、交通銀行與中信銀行均出現了12%以上的跌幅。而中國神華發行期間也出現類似現象,其發行日(9月25日)至上市次日(10月10日)期間,國陽新能大跌19%,而大同煤業、開灤股份、神火股份等機構重倉的煤炭股也有10%以上的跌幅。
中石油已于周一發布招股說明書,按40億發行量、18元發行價計算,融資額有望達到720億元,并刷新此前神華以666億元創下的融資紀錄。以中石油極強的盈利能力和未來在指數中重要的地位,該股必是機構爭搶的對象。而周一盤面無疑已顯現出中石油帶來的“擠出效應”:與中石油同屬“綜合性石油天然氣”的中國石化下跌4.8%,而在同屬能源領域的煤炭行業中,前兩大權重股中國神華和西山煤電均大幅走低。昨日市場的大跌,應該理解為周邊市場調整、市場內在調整壓力釋放,以及中石油"擠出效應"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然,在目前資金供應依舊充裕的背景下,權重股發行所帶來的"擠出效應"僅是短期影響而已。未來隨著市場企穩、新股發行上市完畢,良好的基本面仍將推動相關個股回歸升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