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以來,基金火爆如盛夏,“基民”人數也爆炸性增長,基金投資賬戶已超過9000萬,是今年年初的3.8倍。有機構統計,10月9日,基金新開賬戶數為89472戶,比前一交易日猛增七成。
而前不久央行發布的一份儲戶問卷調查也顯示,城鎮居民投資基金的熱情已連續6個季度刷新歷史紀錄,對基金的投資偏好明顯高于股票。這種趨勢在今年第三季度更加明顯。將基金視為家庭擁有最主要金融資產的居民占比達25.4%。把錢攢起來換成一張張銀行存折,對于絕大多數居民來說,已經是過去時了。
股市震蕩使基金熱銷
王小姐是北京某外企的白領,從去年3月開始購買基金,一年后獲利豐厚。今年3月,深滬股指屢創新高,出于恐高心理和朋友勸說,王小姐把資金分成兩部分,一份直接投資股票,另一部分購買基金。7月王小姐一盤點,基金賺了,股票卻套了。
盡管王小姐股票上有了損失,但比起上海的李先生來,她還算是幸運的。李先生去年底進入股市,頭幾個月頗有收獲。于是,他取出了所有的銀行存款,一股腦投入了股市,希望能夠掙筆大錢。可事與愿違,到了今年7月,他不僅原先掙的錢沒有了,就連本金也“縮水”了。
國慶長假后的4天,大盤連續沖破5600、5700、5800、5900四個整數大關。但同時,也有數據顯示,盡管5·30后深滬股指持續上揚,但許多中小散戶仍未能跑贏大盤。同時上漲途中的巨幅震蕩,也讓不少新股民嘗到了風險的滋味。
對于股市,北京首放的專家分析說,目前權重藍籌股、行業龍頭股受到了資金的青睞,行業指數分化極為嚴重,因此,在新高的背景下,賺錢的難度已經大幅增加。專家因此建議投資者在操作上控制好倉位,不宜盲目追高。
“基民”比股民省心
分享牛市成果是選擇做股民還是做“基民”呢?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做“基民”不僅比做股民省心,投資收益也高過多數股民。
2007年半年報統計數據顯示,56家基金公司323只基金今年上半年實現經營業績7044.8億元,比基金過去7年累計實現經營業績總和的兩倍還多。上半年收益率超過100%的基金有2只,收益率超過80%的基金有10只,收益率超過50%的基金達83只。而據一項調查顯示,今年3月以來入市的新股民有相當一部分處于虧損狀態。
宏源證券的李先生分析,基金公司上半年取得的驕人成績,除了得益于A股的大牛市行情,更與基金強大的研發團隊有關。基金一般堅持價值投資策略,找尋市價比企業真實價值低的股票。而散戶買股票隨意性很大,炒股跟風、聽傳聞、打探消息占了大多數。
專家認為,盡管股市向上的趨勢短期不會改變,但上證綜指5000點上方震蕩將更加劇烈,未來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同時,股指期貨即將推出,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又多了一個避險工具,無論做多還是做空,機構都能通過股指期貨平抑風險,而個人投資者幾乎無能為力。個人投資者買賣股票賺錢的難度日益增大。
買基金謹防誤區
觀察身邊的基金投資者,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基民”在購買基金時并非理性,而是“湊熱鬧”、“趕集”式的購買,沒有制定自己的理財規劃。對此,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說,投資人在選擇證券投資基金作為投資理財工具的時候,首先要做到了解基金。與股票投資相比,證券投資基金的最大特點就是分散投資,規避個股風險。因此,投資者在投資前,首先要留足日常生活費用,再做好預防性保險,然后才把剩余資金用于投資。
其次,要了解自己。投資者應對自己的投資目的、投資目標和投資效果有清醒的認識。依據投資對象的不同,證券投資基金分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其中,股票基金投資風險最大,投資收益也最大;其他種類基金的收益與風險程度依次降低。即將退休的人宜多選擇混合基金;而為養老而投資的退休老人宜主要選擇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和保本基金。
在采訪中,記者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某某基金凈值已經漲得很高了,會不會下跌,我是否應該贖回?”這說明目前很多“基民”都采取了類似于股票“高拋低吸”的投資方法,特別是對待股票型基金,具有明顯的短期色彩。
申萬巴黎基金研究總監呂曉峰告訴記者,投資基金周期越長,發生虧損可能越小,投資一年以內損失的可能在30%左右,投資1年以上損失的可能降低到20%,如果持續投資10年,基本不會有損失。從1998年起美國基金總額一直超過銀行存款的規模,我國當前基金資產僅占居民儲蓄的11%,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投資的時候,是1萬元買1只股票,還是每1元都買100只股票,考驗的就是科學理財觀。(田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