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銅進口應該會很少。因為進口商們現在都在從事‘轉口銅’生意。”國內一進口企業介紹。據記者了解,由于“五一”之后國內出現了近兩年難得一見的“供給過剩”現象,隨著滬銅價格不斷走軟,國內的進口商們都不得不將已經進入國內保稅倉庫的進口現貨銅再轉賣到國外,以減少損失。
標準銀行前不久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到了中國進口商們的這種“轉口銅”貿易(re-export)。報告稱:近期,中國銅進口出現了一種異常現象,中國不少貿易商將已在海外點價但還未進口報關的銅再出口至日本、韓國等地,有的甚至再運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亞洲倉庫。
普氏一份報告也提到:上周LME的銅庫存雖然下降了2400噸,但與前幾周相比,下降趨勢有所減緩,這主要是由于亞洲地區庫存大幅增加,上周韓國釜山倉庫增加了3375噸銅。“很顯然,釜山庫存的增加主要來源于中國進口商們的‘轉口銅’。中國今年1至4月進口大幅增加之后,導致對進口銅的消化不良,很多中國的進口商只能做起‘轉口銅’貿易。”普氏寫道。今年一季度中國的銅進口數量高達776576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8%;4月銅進口量約為20.5萬噸。
國內一貿易企業主也表示,在國內銅價低迷的現狀下,只能選擇將銅賣回國外。
此前正常的貿易方式是,進口商先同國外供應商(如:BHP、Codelco等大型銅礦企業)簽訂一長單,然后將銅運入國內的保稅倉庫內,可以先不點價。“過去在銅價波動不大時,供應商允許進口商點價的期限為三個月。但現在銅價波動太大,期限已縮短至一個月。點價期限一到,供應商都會催促進口商趕快點價。點價的依據是根據LME的當月均價或者LME的某個結算價等。待點價付款后,進口商便可以報關進口到國內市場。”
但由于近期銅價一直呈現出“滬弱倫強”的格局,即倫敦的價格遠高于國內價格。“依照LME價格買入,然后在國內賣出的話,這些進口商可能要損失2500元/噸至3000元/噸。”一市場人士介紹。而如果這些進口商轉而再賣出至國外的話,損失只是一個亞洲升水與中國升水之差。每一種商品在不同地區都會有不同的升水,以銅為例,所謂升水就是從產銅地區(如智利),運往該地區時需要附加的費用。目前中國的升水約為100至130美元/噸,而亞洲升水(韓國釜山倉庫地區的升水)大約只有20至30美元/噸。因此,這些進口商如選擇“轉口銅”貿易的話則損失約80至100美元/噸,折合為人民幣約為600至800元/噸。“如此算來,這些進口商肯定會選擇不進入中國境內,而是從保稅倉庫中移出,進行轉口銷售。”該人士接著說道。并且據介紹,目前這種“轉口銅”生意其實就是進口商將買下的銅又退還給原先的供貨商。
長城偉業金屬分析師景川認為,這種“轉口銅”貿易現象也是調節國內供給狀況的一個很好的手段。就如同一只“看不見的手”,通過價格機制和供給機制之間的相互影響,將市場從不平衡調整至平衡狀況。(黃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