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基金公司擴容的步伐在加快。正致力于公開上市的光大銀行率先通過“曲線收購”其集團旗下子公司的方式,來實現自己擁有基金公司的“夢想”。
昨日,權威人士向記者證實,就光大銀行收購其集團旗下基金公司的事宜,相關政策部門已基本達成一致意見:光大集團旗下的光大證券退出其持有的67%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中的51%股權,由光大銀行接盤,并成為第一大股東,光大證券成為第三大股東,股權過戶完畢之后,光大寶德信將變身為銀行系基金公司。
新穎的收購模式
光大銀行的“曲線收購”模式在業內可謂獨此一家。
在第二批申請試點設立基金公司的商業銀行當中,主要有兩種設立方式:一是與外資合作,由商業銀行直接設立,如農行、民生銀行;二是把間接控股的基金公司變為直接控股公司,如中行設立的中銀國際基金公司。
光大銀行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模式堪稱一項創新”,光大集團正緊鑼密鼓地對旗下資產進行重組,銀行與證券是兩塊主要資產;采用集團內部股權轉讓方式,也是為了達到整合與優化的目標。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是光大集團與保德信集團合作的產物,前者持股67%,后者持股33%。此次股權成功過戶后,光大銀行將會是基金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保德信集團為第二大股東,光大證券為第三大股東。
事實上,在這家基金公司成立伊始,光大銀行就有接盤保德信基金公司的打算,因礙于當時政策沒有“解凍”,因此,一時并無實質性動作。
由于基金業績“走牛”,時下基金公司已身價倍增,但這并不能動搖光大銀行的決心。
“從日后的發展前景來看,銀行必須要有自己的基金公司,即使付出較高的成本也是物有所值。”光大銀行的這位人士如是說,雖然該基金公司基金規模十分有限,盈利也并不強,但對銀行來說還是相當于多了一大業務支撐點。
截至目前,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未能有多少盈利。相關資料顯示,2004年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第一只基金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成立,規模為2.9億;2005年發行的光大保德信貨幣基金規模也只有7.57億;2006年連續發行了光大保德信紅利和光大保德信新增長2只股票型基金產品,資產規模達到24.88億元。
背后的動因
在光大銀行急欲掌控這家業績平平的基金公司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動因呢?
分析人士稱,眼下光大銀行正處于上市前的關鍵時期,非常想一改“經營業績一般”的印象,但如果單純從銀行業務方面著手,短期內很難有大的起色,勢必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以便IPO時能賣個好“價錢”。
何況該基金公司的持有人光大證券是光大銀行的關聯公司,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財務關系,前者在光大銀行中逾期的拆借款項數額不小,僅2005年拆借的款項就超過8億元,其中超過3億元逾期未還。因此,光大銀行為此次收購計劃并不需要付出過多現金。
光大銀行的此次收購計劃更是順應其集團財務重組的需要。日前,光大集團董事長王明權曾表示,今年光大集團重要的工作任務是順利完成在國家主導下的財務重組,重中之重便是光大銀行、光大證券要盡快實現公開上市。
消息人士表示,根據光大集團的設想,光大銀行必須盡快實現IPO,而這有賴于光大集團財務重組的速度,為此,“內部消化”似乎是一種更為可行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