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來講,我們的產業主要的大概有兩億左右來自歐洲,13億左右來自美國,13億左右來自日本。我們看到這張圖,我們占了美國發包方發出來的多少?我們只占了它的百分之三點幾,換句話說,我們只占了美國全球外包發包的4%。這無意是一個非常重大、非常戰略的趨勢。講到這個趨勢之后,我們的產業要轉移,中國基本上是以制造業領先于世界,河南省從農業大省變成制造大省,現在在向信息大省、服務大省跨越。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回頭看一看我們的制造業,我們知道,制造業和IT業一樣,是有一條供求曲線,換句話說,它是有一條利潤曲線。這個利潤曲線非常像IT業前幾年宏基電腦老總提出來的微笑曲線,換句話說,主要以生產為主的低端的制造業,它的效益是非常低的。同時,我們認為服務業如果要升級,如果要引領這種,制造業如果要升級,如果要適應這種全球性的變化,它必須向兩個方向轉移:一、制造業要服務化;所謂服務化就是把你的生產中心變成客戶服務中心,變成一種能夠直接貼近客戶、為客戶服務的,以人為直接服務對象的服務化處理。換句話說,我們不光生產機器,我們還要看到誰在用這些機器,我們不光生產鞋,我們還要看到誰在穿這些鞋,我們不光生產輪胎,還要知道誰在用這些輪胎。同時,我們向另一端去做,我們就會看到,實際上我們還有一條很重要的信息化的功課去做。也就是說我們的管理、我們的財務、我們的研發、我們的物流,等等這些必須在全球配置資源的情況下,用一種信息化的角度去處理這些,這樣才能適應我們未來的發展。
最后,我想給大家分享這個問題。實際上全球外包服務和全球外包服務發展是有不同的模式。印度—班加羅爾基本上是來單加工的模式,愛爾蘭—都柏林是近岸,美國是在岸的模式。我們中國有非常成功的大連模式,還有非常成功的后起之秀無錫模式。這些模式總的來講,都是必須適應中國目前的產業發展優勢。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在一個沙漠上去建造我們的外包服務工業,我們也不能在這樣的基礎上去承接我們的轉移,我們一定要用我們現在的制造基礎、服務基礎、信息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上去建立我們新的全球化格局當中的地位和我們的作用。所以我們認為,中國必須走一條內用兼修的模式,換句話說,我們一定要把離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并舉,我們一定要把服務外包和信息外包并舉,我們甚至要把制造業的加工和未來的服務業的發展并舉。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才不會陷入到印度模式,才不會陷入到美國模式和歐洲模式,才能創新出自己新的模式。
在我結束我的講話的時候,我想這樣說,實際上我們都看到,世界變的越來越小,世界的經濟格局隨著信息化的深入變的越來越小,世界的競爭格局也在不斷的改變,但同樣,這種競爭的格局并不意味著資源的爭奪,也并不一定意味著戰爭,這種新的資源的稀缺性可能意味著世界更緊密的合作起來,用互通有無的方式、用取長補短的方式,用一種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方式去建立未來新格局。在這樣一種新格局下,中國的發展必須立足于中國本身的實際,同時,中國的發展也同時必須兼顧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我們目前所熟悉的那種形勢,中國的制造、美國的消費,美國的金融、中國的存錢,美國的消費、中國的存錢,這種模式是不能夠延續。用我老師的一句話:中國如果要發展,目前的經濟格局是不行的。換句話說,用我們的演繹,目前的經濟格局一定能夠帶動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而這種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是以全球的資源分配為基礎。讓我們在目前的寒冬當中做好準備,去迎接未來世界新的發展,去建立我們自己的立足之地,去建立我們在新的全球格局當中的地位。同時我也祝愿河南省能夠成功的從農業大省轉成工業大省,進而轉成服務大省,甚至全球化當中的資源配置的大省。(中國發展門戶網 葉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