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今年以來,金融脫媒現象越來越嚴重,大量資金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這個金融媒介,直接輸送給需求方,造成資金在銀行“體外循環”。具體表現為:一邊是銀行理財和房地產信托等火爆發行。另一邊是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受控,但社會融資總量保持穩定增長。據普益財富統計,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共發行8497款理財產品,發行規模達8.51萬億元,超過了去年全年的7.05萬億元。而根據用益信托統計,上半年投資于房地產領域的信托產品規模為890億元,占全部集合信托產品41.22%。在資金供給方面,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4.17萬億元,同比少增4497億元。其他融資方式支持社會融資規模保持高水平,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量為7.7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847億元,其中,委托貸款增加7028億元,同比多增3829億元;信托貸款增加913億元,同比少增5102億元;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33萬億元,同比少增441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6588億元,同比多90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2677億元,同比多274億元。信托貸款出現較大幅度的同比少增與去年以來銀監會加強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監管,今年年初要求商業銀行對其銀信合作業務的表外資產在2011年按照每季度不低于25%的降幅轉入表內直接相關。由于人民幣貸款以外的其他融資規模仍保持快速增長,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繼續小幅下滑(見下表)
社會融資總量各項組成占比(%)
|
新增人民幣貸款 |
新增外幣貸款 |
新增委托貸款 |
新增信托貸款 |
新增銀行承兌匯票 |
企業債券融資 |
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 |
2010年上半年 |
56.9 |
2.3 |
4.0 |
7.4 |
16.9 |
8.0 |
2.9 |
2011年上半年 |
53.7 |
4.3 |
9.1 |
1.2 |
17.1 |
8.5 |
3.4 |
一方面,在當前在社會融資總量中,表現出眾的貸款以外融資方式主要是委托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今年上半年兩者新增規模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為26.2%,比去年同期提高5.3個百分點,而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直接融資,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兩者占比為11.9%,比去年同期僅提高1個百分點。委托貸款依然是以商業銀行的服務為依托,只是商業銀行表內信貸的表外化,即本應由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由于受到監管層信貸規模的控制,而以變通的形式由商業銀行間接提供給資金需求方。在現實中,部分銀行承兌匯票存在無真實交易背景的違規現象,而且銀行承兌匯票可以通過貼現方式,達到套現的目的,實際上成為一種變相短期貸款。可見,雖然商業銀行的表內信貸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在下降,但企業融資并非真正脫離了商業銀行這一金融媒介。現實中,仍由商業銀行將資金供給方與需求方匹配到一起,在“表外”進行撮合交易,“表內信貸”變通為委托貸款和銀行承兌匯票這些表外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