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問題之二:M2能否真正反映中國金融發展的深度與廣度?
一直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框架對金融市場的關注程度不高,但事實上,近年間中國金融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所謂“金融廣度”指的是金融市場參與者的類型、金融產品數量以及交易方式等的廣泛程度,“而金融深度”主要是指市場中是否存在足夠大的金融交易量。
M2的統計口徑主要定位于充當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存款貨幣,多反映間接融資下的銀行體系信息。信貸是M2形成的主要來源。多年來,年度M2同比增幅與新增貸款同比增幅,趨勢基本保持一致。然而,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和發展,企業對貨幣需求的滿足過程已經離開了單純的銀行體系,部分地轉向了直接融資市場。直接融資籌資額與同期銀行貸款增加額之比從2002年底的4.1%上升到2010年底的36.3%,中國資產證券化率已達100%。據統計,2010年新增人民幣貸款以外融資6.33萬億元,為同期新增人民幣貸款的79.7%,滬深股市A股融資量創歷史新高。數據顯示,去年共有531家公司在A股市場融資10275.2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00%;還有,以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為主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快速發展,去年發行量超過萬億元;企業還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信托、風險投資等渠道融資,此外,外債、外商直接投資(FDI)的融資規模也不小。央行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我國人民幣貸款增長7.95萬億元,但除信貸渠道外,其它渠道的社會融資總量為14.27萬億,幾乎是信貸渠道的兩倍。
圖2 2009-2010年社會融資總量大幅上升
問題之三:控制M2實現調控物價的調控方式是否需要調整?
在國民經濟運行中,存在著兩種運動----實物運動和價值運動,價值運動又稱為資金運動。實物運動形成社會總供給,資金運動形成社會總需求。一般而言,貨幣發行量與GDP總量之間需要保持某種平衡關系,否則的話,就會出現過多的貨幣追逐有限的商品而導致價格總水平的上漲——通貨膨脹。
因此,從貨幣角度看,通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最終表現為一種貨幣現象,但問題在于貨幣的度量。按照目前中國貨幣供應量的度量方法和統計口徑,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只會改變貨幣存在的形態,不會增加當前統計口徑的貨幣供應量M2,但會創造出更多的廣義信用貨幣。非銀行信貸市場的發展和金融創新的加速使得貨幣供應量的定義和衡量越來越難,傳統統計意義上的貨幣供應量已經難以全部涵蓋貨幣的實質性內容。央行控制M2統計口徑意義上的貨幣總量的目的不在于M2本身得到控制,而在于抑制總需求,進而實現物價的穩定。但是從現實看來,央行通過控制M2來實現對物價控制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M2統計口徑意義上的貨幣總量與物價之間的關系不再穩定。在從緊趨向貨幣政策背景下,非銀行融資的發展增加了企業通過非信貸渠道所獲得的投資資金來源,客觀上起到擴大總需求的作用,將會模糊當前統計口徑的貨幣供應量與物價之間的穩定關系。這樣一來,M2統計口徑的貨幣總量與短期總需求和價格之間的關系變得不再穩定和不可預測,控制住M2本身并不代表就完全抑制了總需求。非銀行融資的快速發展事實上抵消了通過緊縮信貸來緊縮貨幣進而緊縮需求的貨幣政策效力,支持了總需求的擴張。
另一方面,根據CPI被動調控信貸,易誤傷實體經濟。基于我國1999—2009年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與物價的相關性比較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與實體經濟相脫節的現象。例如,2007年抑制通脹成為當時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導致一刀切式的總量緊縮性貨幣措施越來越頻繁,雖然將通脹控制住了,但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這就決定了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需要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