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三、2011年貨幣政策重回“穩健”
1、金融調控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
2011年國際環境存在不少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一是全球經濟復蘇進展緩慢。根據IMF、經合組織等的預測,2011年世界經濟增速較2010年將會略有放緩。二是各國復蘇前景和經濟政策進一步分化,國際協調和合作難度加大,矛盾和沖突增加。2010年全球經濟出現新興市場經濟體復蘇強勁、面臨通脹、收緊銀根;發達經濟體復蘇疲弱、面臨通縮、堅持銀根寬松的分化格局,這一格局在2011年將維持并加劇。三是美聯儲等發達國家央行維持超低利率和數量寬松的流動性投放將導致全球流動性持續泛濫,國際短期資本流動活躍,新興市場經濟體依然面臨“熱錢”沖擊。四是美元已處于歷史低位,未來走勢微妙。如果美元維持弱勢,將使各國匯率沖突升級。如果美元由弱轉強,可能引發國際資本逆流回美國,帶來區域性金融動蕩甚至危機。五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可能會繼續深化和蔓延。
2011年我國經濟有望保持穩中略有回落的態勢,物價上漲壓力較大,金融調控需要在“保增長、調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間重新權衡。“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將給我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為內需增長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為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地方政府上投資項目的積極性仍較高,而“富民”政策的實施對消費的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了保障。2011年也有一些不利于我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例如,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摩擦加劇、人民幣一定程度的升值可能對我國出口造成沖擊,宏觀經濟政策刺激力度減弱將對經濟增長形成“降溫”,但總體來看,我國經濟增長仍有望保持9.5%的增長,略低于上年。雖然2011年經濟增速小幅回落,可能略低于潛在增長水平,產出缺口將由正轉負,這有利于物價總水平的穩定,但目前通脹成因復雜,長短期因素相互交織,產出缺口的變化很難抑制物價快速上漲的勢頭。自2001年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后,已連續出現三次較為明顯的物價上漲,第一次是2003-2004年,第二次是2007-2008年,第三次就是目前的物價上漲。這三次物價上漲的特點和成因有很多相似之處。但與前兩次物價上漲相比,當前面臨的國際和國內資金條件更為寬松,居民通脹預期更為強烈。2010年第四季度居民對物價滿意度創下調查以來(1999年4季度)最低,未來物價預期指數升至81.7%,較上季提高8.5個百分點。因此,此次物價上漲壓力較前兩次要更大,對我國目前以及未來的通脹壓力和風險需要高度重視。
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金融調控的新要求
2010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1年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會議精神,與2010年相比,2011年金融調控將出現以下變化:一是貨幣政策將表現為中性略微偏緊。盡管從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政策措施看,2010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實際執行中是偏緊的,但從貨幣信貸的增長情況看,貨幣政策效果是“相當寬松”的。2011年金融調控將繼續加強信貸和流動性的控制,出臺加息等緊縮措施,其收縮力度和效果將要大于上年,貨幣條件將繼續從應對危機狀態穩步向常態回歸。二是著力提高針對性和靈活性。按照“審慎靈活”的要求,金融調控要更注重防范金融風險以體現“審慎”,要根據新形勢、新問題,更“靈活”,更強調相機抉擇。三是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增長、調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要“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四是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