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6月中國宏觀經濟逼近趨熱警戒線 -"十一五"中國將建10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促進產業升級 答問 -中國投資50億用于科技攻關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陸人可申請赴臺接受醫療服務 任何醫療機構不得規避集中采購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收盤續漲 滬指收盤4471.03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許小年:從“國退民進”到“官退民進”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9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明明市場能夠有效配置資源的地方,也要堅持“國進”,其背后是“官進”的理性沖動

□ 許小年/文

中國經濟的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最為顯著的標志之一,當屬國有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粗略估計,國有部門的GDP份額已從改革初期的90%以上,降到近年的50%左右。

生產要素從國有轉入民營部門,資源向效率更高的部門轉移,提高了中國經濟的總體效率。即使資源總量不變,配置的改變也可增加產出,促進經濟的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的一篇報告表明,按附加值計算,中國民營企業的資本回報率比國有獨資企業高50%,比國有控股企業高33%,比國有參股(國有股權小于50%)企業高24%。考慮到民營企業在資金、土地和礦產等自然資源的使用以及經營范圍方面所受到的限制,民營企業的資產回報實際更高。

國內一所重點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證明,從1998年至2005年間,在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如果以稅前凈資產收益率衡量,民營企業的效率平均比國有獨資及控股企業高133%,盡管兩者的差距近年來有所縮小。

中國改革與開放的實踐和學術界的實證研究都說明,非公經濟的成長和國有部門在經濟中比重的降低,改善了中國經濟的總體效率。從資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有必要繼續堅持“國退民進”這個正確的方向。

實現國退民進有多種途徑,股份制改造即為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試點,到近年大型國企和金融機構的上市,國際和國內私人投資者參與建立公司治理機制,端正企業經營目標,加強了管理和風險控制,提高了資本回報。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股權激勵計劃、管理層收購、乃至最近股權分置改革中無償給予私人股東的“兌價”,都屬于國退民進的范疇。在民進的過程中,固然在法理、程序、透明度等方面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影響了社會公平,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否定提高效率的所有權改革。

實際上,國退民進的最佳方式是市場選擇,不需要特別的政策予以鼓勵或者限制。無論國有還是民營,如果所有企業都具有平等的競爭機會,都面對同樣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市場將根據效率決定哪些企業退,哪些企業進。而要想讓市場發揮擇優汰劣的作用,政府必須解除管制,取消行政性進入壁壘。

不無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政性進入壁壘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出現了逐漸增加的趨勢,國退民進似乎已讓位于國進民退。

政府有關部門最近發布文件,明確提出國家絕對控股的七大行業,即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和航運。列入“七大”的標準是“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礦產資源,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只是這些標準中,除了公共品,其它均無經濟學上的定義,而且這七大行業的選定也多處與文件給出的標準不符。

政府和市場的分界應根據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學特征決定,而不是其物理屬性。以礦產資源為例,中國憲法規定,“礦藏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然而所有權和開采權是兩回事,國家所有和民間開采可以并行不悖,不存在采礦業一定要由國企主導的道理。基礎設施并非天然的政府專營品,政府介入的原因是基礎設施產生的“外部效應”或者其公共品性質。

概念上的混淆和隨意延伸,導致政府的錯位與越位。國防是一項公共服務,應由政府負責,軍工卻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私人品,可以在民間生產,從民間購買。機場是基礎設施,民航客貨運卻和基礎設施不沾邊,但也被順帶納入政府絕對控股的范疇。電網是基礎設施,電力卻不是。電信網絡是基礎設施,電信服務卻不是。除了含義不清的“支柱產業”,石化不符合文件給出標準中的任何一條。如果這七大行業都是支柱產業,占全國人口60%的農業是不是支柱產業?占GDP近40%的服務業呢?是否也要由政府絕對控股?

即使對于外部效應、公共品和自然壟斷這些經典的“市場失效”,理論與實踐都證明,政府所有制不是惟一的、也往往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為控制污染這樣的外部效應,有幾個方案可供選擇,如市場化的污染權交易、懲罰性征稅、政府監管等,只有當這些方案的成本過高時,才考慮國有化,即政府通過控股企業來減少企業的污染排放。同樣,對于城市街道這樣的公共品供應,政府所屬公司投資修建并非惟一方式,招標承包給民間公司可能更有效,因為競爭會迫使承包商降低成本。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針對“市場失效”的政府干預都不應該賺錢。私人企業不賺錢的項目,國有企業也無法賺錢,政府必須提供財政補貼。同理,對于自然壟斷這一“市場失效”,政府干預的目的是降低壟斷價格,造福社會公眾。理論上可以證明,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價格必然令壟斷廠商虧損,政府也要給與財政補貼。

從上述分析可以推理:如果政府所有制作為克服“市場失效”的一個手段,國有企業應該是微利或者虧損的,國有資產的經營不可能也不應該以保值增值為目標。如同政府的職能,國有資產應該是公益性的,而不是盈利性的。

然而實際情況與理論相左,2005年A股和部分H股公司的數據顯示,七大行業以及與之相關產業的毛利率大多處于高位,發電供電行業的毛利率為24.8%,石油開采業為47.4%,石油加工為7.7%,電信46%,煤炭43%,港口和機場為52%,航空為15.8%,鐵路為54%,水運為40.6%。除了發電、石油加工和航空,毛利率都顯著高于一般認為是暴利的房地產開發業,2005年房地產上市公司的毛利率為35.3%。

顯而易見,政府進入了不該進入的領域,或者在尚有理由進入的行業中,追求著不該追求的目標。行政性進入壁壘的保護、資源使用的優惠、以及定價的權力并未實現降低價格以提升社會公眾利益的目標,反而轉化為對競爭的排斥,以及隨之而來的高價格與高額利潤。

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能界定之困難,在于習慣性思維中“國”與“民”的分隔,以及實踐中“國”與“官”的混同。倘若將消費者利益和公眾利益作為國家利益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退民進還是國進民退的思考,恐怕與眼下流行的討論大不相同。

如果將官員視為國家政策的執行者,而不一定是國家利益的天然代表,正像總經理是公司的管理者,而不是公司股東利益的天然代表一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國進”的推動力經常來自于“官進”,而“民進”之中也不時看到官員的身影。

從國民經濟總體效率的角度看問題,政府沒有必要經營那么多產業。然而對于官員而言,管理資源越多,審批權限越大,“尋租”的收益就越高。明明市場能夠有效配置資源的地方,也要堅持“國進”,看似不合邏輯的現象,背后是“官進”的理性沖動。

民營化的進程也因官員的參與而復雜化。近來因《財經》曝光而轟動一時的“魯能事件”,看似錯綜迷離,其實正是一起典型案例。而現下民營小煤礦事故率高,安全措施不達標也照樣開工,原因是官員持有煤礦的股份,確保了證照齊全。在前蘇聯和東歐計劃經濟國家的私有化過程中,頻繁發生政府官員、管理者和民間資金三位一體,將眾多中小投資者的資產轉到私人名下的事件。如何防止民營化中的“官進”?對策當然不是國進民退,而是政府退出市場,退出經濟。

來源: 《財經》雜志

相關文章:
許小年:解析國家控股的“七大行業”
許小年:公共品不等于政府品
許小年:國有金融機構中很難產生世界級企業
許小年簡介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