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上世紀80年代僅在海外設立“窗口”機構,到新世紀之初以TCL收購法國湯姆遜公司為標志,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開始高歌猛進: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中信集團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企業NationsEnergy,飛利浦將手機業務出售給中國電子公司……
失利消息也開始傳來,TCL整合阿爾卡特未果,聯想并購IBM后連遭競爭對手的黑手。有統計稱,目前我國海外并購成功案例的比例僅為30%左右,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無疑仍處于蹣跚學步的階段。
1月19日,在廣州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企業文化國際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王輝耀等,針對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一系列問題或彈贊或支招,論述中不乏精彩。
郎咸平(資料圖片)
“國內很多企業,在做到一定規模后希望踏入國際市場,而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靠迅速收購國際品牌,這是一種浮躁的心態,也是結果不令人滿意的原因所在。”
在昨天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企業文化國際論壇上,作風犀利的郎咸平劍指TCL、李寧、分眾等“走出去”的國內企業,指出國際化不是盲目地做大,而是要真正理解所在行業的本質。
如果不了解所在行業的本質,就算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收購競爭對手或者品牌,最后也會遭遇失敗。
“如果你認為通過收購就能成功地實現國際化,那么你把做企業家看得太容易當了。”郎咸平認為,雖然決定成敗包括成本控制、技術水平等很多因素,但首要的卻是所采用戰略是否符合行業本質。
郎咸平以某西班牙服裝品牌為例,講述了一個企業成功實現國際化的思路。他分析指出,該服裝品牌雖然在大多數人聽起來都不知名,但卻在2003年之后席卷全球,原因就在于其理解了服裝行業的本質——潮流服飾變化周期極短,并據此制訂出從設計到生產、物流再到完成銷售只需12天的先導時間。
“如果不了解所在行業的本質,就算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收購競爭對手或者品牌,最后也會遭遇失敗。”郎咸平認為,在當前已經高度國際化的國內體育用品市場上,李寧之所以被耐克、阿迪達斯等打得節節敗退,分眾傳媒之所以并購擴張后業績和股價卻下跌,均是源自于破壞了行業本質。
“根據我的研究,耐克和阿迪達斯取得成功,是因為通過著名的形象代言人及極富渲染力的口號,把握住了‘運動精神’這個行業本質。”郎咸平說,李寧在成立之初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李寧作為體操王子帶來的“運動精神”,后來之所以節節敗退,是因為在學習耐克和阿迪達斯尋找形象代言人過程中,只達到了提高知名度的目的,卻失去了“運動精神”。
“分眾業績下滑,也是背離了最初所把握住的行業本質,試圖通過收購對手來做大,卻將液晶電視放到難以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大賣場和醫院。”
國際化就是把水閘打開,之前要先挖好溝渠,也就是法制化,否則必定給本土企業帶來以大欺小、以強欺弱的沖擊
國際化,一方面是國內企業走得出去,另一方面是國外企業走進來后,國內企業能夠應對競爭壓力。“打開水閘之前,必須要先挖好溝渠,也就是法制化,否則必定給本土企業帶來以大欺小、以強欺弱的沖擊。”
郎咸平以零售業為例,指出正是由于法制化的缺失,導致不少跨國零售巨頭在中國市場上采用“零售傾銷”——不賺錢的方式實現迅速擴張。“這不是市場化,也不是國際化,會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國際化需要法制化的游戲規則,所以政府必須加速推動一些開放領域競爭的法制化,制訂公平的游戲規則。”郎咸平說,商務部專門針對進口汽車在國內的銷售制訂出管理辦法,就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動作。(程滿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