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3 劃定紅線基本原則有哪些?
●重要性●系統性●等級性●協調性●可控性●動態性
《指南》提出了劃定生態功能紅線需要遵循的6條基本原則:
一是重要性原則。生態功能紅線是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以保護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的區域為目的。因此,生態功能紅線劃定首先應考慮區域的生態重要性。
二是系統性原則。生態功能紅線劃定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在不同區域范圍內根據生態保護對象的功能與類型分別劃定,通過疊加分析綜合形成國家或區域生態功能紅線。
三是等級性原則。根據生態保護重要性及監管需求,生態功能紅線實行分級劃定。生態功能紅線區域內部可實行分區管理,實行差異性管控措施。國家層面劃定并監管國家級生態功能紅線,各地應劃定并監管地方級生態功能紅線。
四是協調性原則。生態功能紅線劃定應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功能區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區劃、規劃,以及已建各類生態保護地邊界相協調,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當前監管能力相適應,預留適當的發展空間和環境容量空間,合理確定生態功能紅線的面積規模。
五是可操作性原則。生態功能紅線必須要落到實地,落實在具體空間上,確保生態功能紅線劃定兼具科學性與操作性。為此,生態功能紅線劃定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辦法,國家層面從全國總體要求劃定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域,地方層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邊界。
六是動態性原則。生態功能紅線劃定之后并非永久不變,紅線面積可隨生態保護能力增強和國土空間優化適當增加。當生態功能紅線邊界和閾值受外界環境的變遷而發生變化,應當適時進行調整從而確保基本生態功能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