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允許我們上山砍樹打獵,我們靠什么活?”如果在20年前提出不能獵殺野生動物,任天華可能就是這種反應。
任天華是四川省彭州市小魚鎮中壩村村委會主任,今年53歲,也是四川省白水河自然保護區的聯防隊員。
日前參加“中國嬌子野生動物保護行”的十余家媒體的記者與專家一道,考察了四川省阿壩州、甘孜州等地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在這次活動中,任天華告訴記者,在白水河自然保護區建立之前,大多數村民跟他一樣,并不知道野生動物為什么就需要保護,為什么就不能獵殺。
1996年,四川省白水河自然保護區建立,任天華就成了保護站的協防員,每個月都會跟保護區工作人員一起在保護區巡查。這項工作一干就是十幾年。
他告訴記者,正是由于從事了協助自然保護區保護的工作,他才數次看到了難得一見的野生大熊貓,生活得到不少樂趣,也讓他更多地理解野生動物保護的問題。
“保護區幫著村里修路,幫助村民尋找工作機會多賺錢。大家生活好了,才理解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其實是保護自己的生活環境。”任天華說。
任天華所在的四川省彭州市白水河保護區走的是社區共管的路子。
據白水河保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保護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保護與當地經濟發展的矛盾,所以先后開展了社區沼氣池改裝項目、社區小母牛畜牧業發展項目、社區協議保護項目等,提高了社區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群眾的保護意識。目前保護區正準備加大生態旅游步伐,帶動周邊社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過去,老百姓是靠山吃山,挖藥材、偷獵野生動物的情況很普遍。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當地經濟很落后,老百姓需要從中獲得收益。”四川省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彭仕揚說。
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唐家河的生態環境經歷了從索取到保護的變化。
新中國建設初期,國家缺少木材,而唐家河所在地區原始森林覆蓋率很高,出于建設需要,在這里建立了伐木場,砍伐林木發展經濟。據統計,從1965年到1978年,在唐家河采伐的森林面積為49282畝,采伐木材34.9萬立方米,生產原木34.27萬立方米。
然而,在有效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的同時,這個伐木場給唐家河也造成了巨大的生態影響。
由于對生態的影響,加上陸續在唐家河發現了大熊貓、金絲猴等野生動物,四川省林業廳決定在這里建立保護區。
1978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準建立四川省青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1986年7月9日,唐家河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建立意味著伐木場歷史的終結。原來的伐木場工人被分流到了不同的地方。兩個自然村的300多戶村民被遷走。
彭仕揚告訴記者,在那個時候,建立保護區遷走伐木場和村民,對當地經濟發展有著不小的影響。至今還有當年遷走的貧困家庭到政府來尋求幫助。
據彭仕揚介紹,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占地4萬公頃,其中1/3是原始森林,其余2/3經過30年的修復,生態已經恢復得相當不錯。目前天然林面積達到35369.9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94.73%,有林地覆蓋率 91.98%。
北京大學在對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的黑熊進行跟蹤調查后得出結論:這里的黑熊幸福指數比較高。
如今的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已被世界自然基金會評定為A級自然保護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
在彭仕揚看來,如果沒有當年建立保護區作出的犧牲,這里的生態環境不會有今天的樣子。
“在保護區的建立發展中,我們也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問題,那就是怎么解決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彭仕揚說,如果只是單純地保護,不考慮當地百姓的經濟發展問題,保護的效果會大打折扣。但如果過度為經濟發展讓路,那保護區的保護肯定也會受到影響。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在經過討論后,決定與當地社區合作,走合作保護的路子。一方面對當地百姓加強生態教育,讓他們意識到保護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幫助當地百姓發展經濟。
“自然保護區禁止搞大開發,但在保護區的緩沖區,由于與當地百姓的生活區域相連接,我們就召集專家進行相關論證,在不影響生態的情況下,適度做一些生態旅游。”彭仕揚說,于是,當地百姓的農家樂開起來了,不少村民在保護區的組織下為旅游者做高山向導、做保護區的聯防隊員,當地村民得到了增加收入的機會。
此外,保護區通過一些橋梁、供水、修路等建設項目,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不少當地村民在保護區管理處的指導下,做起了蜜蜂養殖等產業。
“我們認為,保護與經濟發展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關系,如果方法得當,是可以走到一條道上的。”彭仕揚說。
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羅增斌告訴記者,野生動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是存在的,在一些重點項目的建設上甚至還比較突出。“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在保護與發展之間進行利弊權衡,減少破壞。”羅增斌說,比如,四川幾條重點公路的修建都盡量避開野生動物、植物保護區。有的時候為了給保護區讓路,干脆就放棄了一些大的項目。因為從長遠看,保護是發展的前提,如果沒有了好的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缺少持續性。
雖然在彭仕揚看來,保護與發展并非不可調和,但在自然保護區的發展中,依然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對于上下游的生態、水土保持,對于低碳的貢獻都很大,但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彭仕揚說,國家在生態補償方面的投入還不夠,唐家河至今還沒有啟動生態補償機制。
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共有1538個自然保護區,占國土面積的12.3%。
彭仕揚告訴記者,這些自然保護區不僅對中國,而且對全世界都有著重要意義,對全世界生物的多樣性保持都作出著貢獻。目前我國雖然有生態補償機制,但投入不夠,很多地區甚至還沒有啟動。在四川,生態補償的標準是每畝每年補償10元錢。此外,保護區的基礎建設投入、工作人員待遇都不好。本報記者 李松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