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進取適應管理體制大轉型
潘岳:你說得對,政策的落實要靠人。環境經濟政策對于環境管理體制來說是一次大的轉型,對環保人自然也提出了嚴峻的要求。以前我們較多依賴行政手段,還沒有運用經濟手段的經驗,所以有一個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另一方面,環保總局只有兩百多人,要落實這些政策,一定要對全國環保系統進行再培訓。環??偩纸衲臧才帕硕嗥诃h保系統干部培訓班,請參與制定環境經濟政策的專家和有關負責同志授課,使地方環保部門的同志提高認識,結合地方實際,推動環境經濟政策實施。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轉型的開始,只有堅持不懈與不斷進取,環保部門才能完成溫家寶總理提出的三個歷史性轉變中“從行政手段轉變為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并用的管理模式”的要求。
環境經濟新政策如果僅僅作為政策推出和執行,事實證明可能會影響它的執行效果。比如,綠色信貸,據專家介紹,中國人民銀行早在1995年就制定政策,要求各級金融機構對“不符合環保規定的項目不貸款”。專家透露說,由于沒有配套的措施,這項很好的環境經濟政策并沒有得以真正實施。記者問潘岳:就完善配套措施,國家環??偩钟泻慰紤]?
完善配套措施的確很重要
潘岳:完善配套措施對于綠色信貸等各項環境經濟政策的確是非常重要的。以綠色信貸為例,目前需要完善和落實的配套措施就包括:
第一,進一步完善環保與金融部門的信息溝通和共享機制。環??偩忠呀浥c銀監會簽訂部門信息交流與共享協議,首次建立國家環保與宏觀經濟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環保總局將向銀監部門、銀行系統及時和準確地提供環境信息,作為信貸管理的依據。同時,我們要求地方各級環保和金融部門也盡快建立適合當地情況的信息溝通機制。
第二,要加強對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的指導。銀監會已經出臺了《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督促金融業銀行機構把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與國家經濟結構緊密結合,這是綠色信貸重要的一項配套措施?,F在,環??偩忠惨呀涢_展了綠色信貸相關指導目錄的制定工作,要充分借鑒國際上比較成熟的環保信貸經驗,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主要行業綠色信貸指南,使投資者知道投資的項目如何才能符合環保要求,履行社會責任。
完善配套措施固然很重要,但是,說到底,它不過是一種經濟和行政手段。在目前我國這種現實條件下,有些工作的推動在很大程度必須強制,必須借助法律規定的罰則。記者認為,這些也包括環境經濟新政策。請問潘副局長,有關環境經濟新政策在推行了一段時間后,有沒有考慮通過立法的方式將它們固定下來?
爭取將成熟政策以立法形式固定
潘岳:立法是我們下一步的方向。政策的有效實施,需要立法保障。一方面是由于法律具有國家強制執行的效力;另一方面還由于成熟的政策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以保障政策的穩定性和普遍適用性。接下來我們將密切跟蹤各項環境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及時總結、調整和完善,爭取將成熟的環境政策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
依法行政一直是我的理念。環評風暴,其實是為環評法立威的行動;圓明園聽證會是為出臺《環評公眾參與條例》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做試驗;在水污染防治法修訂中,環保的處罰力度取得了重大進展,“區域限批”也寫入了法律。環境經濟政策體系,也要走這條道路。
我國“環境立法多,管用的不多”,是潘岳來國家環??偩种筇岢鰜淼?,盡管事實如此,但是大概由于問題提得太過犀利,也曾引起了一些非議。記者問潘岳:不知您是否清楚這些?在環境經濟新政策立法過程中,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將增強環境違法行為的懲罰性
潘岳:環境法律的實施效果差,這是不爭的事實。國務院主管部門和全國人大的環境執法檢查以及媒體的報道,都多次反映出這個問題。除了體制方面的因素外,違法行為的懲罰性不夠、執法結果的強制性不足、相關部門的協同性不高,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在今后的環境立法包括有關環境經濟政策的立法過程中,我們將有針對性地增強環境違法行為的懲罰性,提高執法手段的強制性,完善相關部門的協同性。
在我國的環保事業迅猛前行的今天,我們看到了國家環??偩炙龅木薮笈Γ渲懈吹搅伺嗽纻€人的力量與坦誠。在推行環境新政的過程中,肯定避免不了各種阻力,甚至包括風言風語,記者請教潘岳:怎么化解這些?
阻力和風言風語都是必須承受的
潘岳:我個人不是關鍵,只不過我以前擔任新聞發言人,在媒體面前露面較多而已。環保系統有一批同志,從環評執法,到法規政策的協調出臺,這幾年把頭發都熬白了。公眾不知道他們,但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至于環境新政的阻力,這是個老問題,但也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巔峰時期,面臨著傳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艱難轉型,環保部門的使命,就是要去全力輔助完成這個轉型。環保部門從誕生之日起,就命中注定要與不科學發展的傳統觀念作斗爭,與不科學發展的生產與消費方式作斗爭。這是個歷史使命,是不可以逃避的。所以,阻力也好,風言風語也好,都是環保部門和環保人所必須承受的命運,沒什么可說的。
近30年來,一直固守傳統環境治理手段的環保部門在外界看來似乎有些黔驢技窮。可以說,環境經濟新政策的提出和施行為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開啟了一扇希望之門,這些措施確實是切中了問題的實質。如果這些環保新政在實際執行中能夠順暢的話,必會大大改善我國的環境狀況。記者提出:潘副局長能否說說在推行環境新經濟政策過程中,是否也有過彷徨或舉棋不定?
環境形勢和公眾訴求不允許再等了
潘岳:很多人對我說,現在搞這個條件還不太具備,還是等五六年再做。但我覺得,永遠也不會有條件完全合適的那一天,而目前的環境形勢和公眾訴求已經到了不能再等的地步。不如讓我們往前邁一步,主動去促進條件的成熟,去提供一個初步的框架來凝聚各界的合力,為下一步豐滿血肉創造一個空間。
記者問潘岳:在從事環境保護事業,在推行環境新政的過程中(特別是您,每次都仿佛一個斗士一樣,從環評風暴到區域限批再到環境經濟新政策。)既會遇到挑戰個人得失的時候,也會有得不償失(從您個人角度看)的時候。說實在的,很多時候公眾都為您捏一把汗。您如何看待這些?
不惑不憂不懼個人毀譽一笑置之
潘岳:我是學歷史出身。孔老夫子有句話,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我覺得很對。一個人、一個事業、一個政黨、一個民族,總要確立一個使命,這就是“道”;確立了“道”,就不光要坐而論之,更要起而行之;行的時候,因為心中有道,自然不惑、不憂、不懼。至于個人毀譽,我早說過,一笑置之而已。(記者 郄建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