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今日向媒體通報了對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工程竣工環保驗收情況。他說,新建鐵路青藏線格爾木至拉薩段工程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有效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及相關文件提出的生態保護、污染防治措施和要求,注重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為我國鐵路和重點工程建設的環保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潘岳說,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以下簡稱格拉段)工程北起青海省格爾木市,經納赤臺、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經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至西藏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公里,全線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開工建設,2006年7月1日全線建成投入試運營。工程總投資約為330.9億元,其中環保投資15.4億元,占總投資的4.6%。
潘岳介紹說,青藏鐵路格拉段工程在建設中全面貫徹“確保多年凍土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江河源水質不受污染,野生動物遷徙不受影響,鐵路兩側景觀不受破壞,努力建設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態保護型鐵路”的環保工作總體思路和目標,嚴格落實環評報告書中提出的生態保護、污染防治的措施和要求。在工程設計時不斷優化線路走向,盡可能繞避自然保護區,減少穿越濕地線路長度,總體上并行現有青藏公路,未經過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在工程建設中引進環境監理制度,建立“四位一體”的環保管理模式,與鐵路所經省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簽訂環保責任書,通過實施全方位、分階段的施工環境監管,確保各項環保措施的有效落實。
潘岳表示,環??偩汁h境工程評估中心聯合鐵道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動物研究所、國家林業局西北瀕危動物研究所、青海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西藏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等技術單位,歷時一年,對青藏鐵路格拉段工程各項環保措施及效果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與監測。驗收結果表明:青藏鐵路全線設置的野生動物通道對沿線野生動物的種群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藏羚(俗稱藏羚羊)已逐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和通道遷徙,藏野驢、藏原羚開始逐漸適應在橋梁下方活動;工程首次成功實施高海拔地區種草和移植草皮,對青藏高原主要植被類型未產生明顯擾動;通過確立“主動降溫、冷卻地基、保護凍土”的設計思路,采取多種凍土保護措施,最大限度保護了沿線的凍土環境;工程對濕地生態系統、江河源水質和鐵路兩側的自然景觀實施了有效保護;通過對建設前后遙感衛星影像解譯和對比分析,工程對保護區內生態系統的影響較小,實現了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青藏鐵路格拉段工程在環境管理制度、環??蒲泄リP、施工期環保工作等方面實施的一系列創新,具有重大示范意義,為我國鐵路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潘岳最后強調,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獨特而脆弱,在鐵路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做好環保工作,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青藏鐵路開通運營一年來的情況表明,各類環保工程均運行良好,各項環保措施均得到有效落實。青藏鐵路格拉段正式運營后,要全面總結工程建設中的環保工作經驗,繼續做好野生動物對動物通道適應性跟蹤研究,對沿線生態系統和環境質量進行長期觀測和監測,并于2010年啟動工程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進一步完善、改進生態保護措施。青海、西藏兩省區在制定和調整旅游、土地、礦產等資源開發和城鄉發展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區域生態承載能力,通過開展規劃環評,制定相關法規,強化管理措施,科學、有序開發,防止對高原生態系統造成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