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布的全球500強企業中,中國有43家企業上榜,其中中石化更是以年營業收入46萬億元進入前十名。面對中國企業漂亮的成績單,恐怕沒有多少人能想到,直到1994年,我國最大的500家國有企業全年銷售收入的總和還不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一家的銷售收入,而在更早的1952年,全國的工業產值只有300多億元。
企業是經濟的微觀基礎。60年來,廣大企業與新中國一同成長,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著力量。
強國富民鑄輝煌
新中國經濟是在一片廢墟上起步的。1949年,全國只有100多億元的固定資產,那時的中國,就連一根最普通的鐵釘也要依靠進口。
在20世紀,沒有現代工業的國家注定無法強大。國有企業歷史性地承擔起重任。
新中國要有自己的鋼鐵!
在曾被日本人斷定“只能種高粱”的鞍鋼,幾千工人夜以繼日地工作。1953年12月26日,鞍鋼三大工程竣工投產,興奮的工人們特意把首批生產的無縫鋼管作為禮物,送到了北京。
新中國要有自己的汽車!
用鋼釬砸開凍土,1953年7月15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在荒原上奠基,3年后第一輛國產汽車開出了廠門。這種名為“解放”牌的汽車結束了中國被稱作“萬國汽車博覽會”的歷史,在此后幾十年間,幾乎跑遍了中國大地的每個角落。
第一架飛機、第一塊手表、第一臺機床、第一個自動化電站……國有企業以不懈的努力、艱難的探索,鋪就新中國經濟的基石。
改革開放的今天,廣大企業承載著強國富民的夢想,繼續書寫輝煌燦爛的篇章。
站在2008奧運會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前,人們無不為其晶瑩剔透的模樣而贊嘆。9843個球和20670個桿組成的鋼結構、展開面積達26萬平方米雙層氣枕充氣膜……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的“水立方”,是奧運工程中自主創新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建筑企業的實力見證。
如今的中國企業,活躍在經濟社會領域的方方面面。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一個個重大項目的背后,閃動著企業奮斗的身影。神舟飛船、嫦娥一號、“殲十戰機”……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排頭兵,奉獻著一項項科研成果。非典突襲、冰雪災害、汶川救援……特殊時期,總有大量企業以強烈的責任感挺身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