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力拓“間諜案”剛剛將幾家大型鋼企的相關人員“拉下水”,如今,包括中石油、中海油兩大石油巨頭在內的幾家國有企業的“有關人員”似乎又要來印證“常在河邊走”的“濕鞋”論點。
驚爆:多家央企涉案
日前,有媒體爆料,生產控制閥的美國控制組件公司已經對外界承認賄賂中石油、中海油等中國企業人員,此外,江蘇核電有限公司、國華能源有限公司、中國石油材料設備有限公司、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也被曝光。報道稱,根據認罪協議,收受美國控制組件公司賄賂的官員來自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和阿聯酋,從2003年到2007年,控制組件公司違反美《海外反腐敗法》,向國外國有企業官員行賄約490萬美元;違反《旅行法》,向國內外私有企業的高管和雇員行賄約195萬美元。
截至發稿時,上述可能涉案的企業無一對受賄一事發表任何官方聲明。對外稍有表態的僅有中海油一家。8月15日,中海油通過一名“內部人士”向新華社表示,中海油目前正進行調查核實,截至上周五,中海油尚未發現公司內部人員收受該公司及其代理商的商業賄賂。
反思:何以總是美“先知先覺”
僅僅就在幾天前,世界最大的不干膠生產公司——美國公司艾利丹尼森同樣已經承認,曾給中國官員“回扣、禮物和組織游覽”。還有媒體曝出,世界最大的便攜式坐標測量機及軟件供應商美國法如科技公司也曾因賄賂中國國企人員被美國證監會查處。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案件的信息最早都是由美國方面傳來的,中國相關部門似乎總是“后知后覺”,抑或是沒有完全公開。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總是美國人先一步“幫”我們反腐呢?
雖然美國在反海外賄賂和腐敗方面有嚴格的法律體系,不過,在上海嚴義明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嚴義明看來,這并不是主要原因。嚴義明直言,之所以出現“后知后覺”的情況,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目前我國“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法律大環境所致。“一方面,改革開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客觀上造成了相關價值觀的混亂,這點可以體現在一些人‘唯錢是圖’上;另一方面,雖然我國有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但中國總體的法治建設卻沒有像經濟建設一樣獲得同步發展,司法機關的能力和執法意愿都不強。”嚴義明進一步分析。
“所以,現在中國檢察機關等相關部門應及時根據美國發生的、已經承認的事實在中國對有關犯罪行為人進行偵查和取證。”嚴義明表示,從現在公開的信息中看,事實是比較清楚的,接下來就需要中國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查和核實,然后在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下,依法對有關涉案人員進行起訴和審查。
質問:何以國企頻頻涉案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是,盡管案件尚未完全明晰,但從媒體的報道中看,此次涉案人員或都是吃“皇糧”的國有企業人員。
其實,這些年,國有企業人員發生腐敗案件的情況并不在少數。安徽古井集團、中核集團等企業均有涉及腐敗案件,當然,還有被稱為國企腐敗“第一案”的陳同海……“關鍵還是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帶來的對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監管缺失。”嚴義明認為,要解決相關問題,相關部門可以進一步對國企進行改革,或可以通過股東來約束高管行為;此外,相關部門還需要在政策制度上下功夫以解決相關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讓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共同協調發展,得以從根源上遏制腐敗行為的再次發生。”嚴義明表示。 記者 傅光云 實習生 黃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