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于信貸緊縮,中小企業融資愈來愈難,對經濟總量占全省GDP達50%以上的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來說,這個夏天也顯得格外“冷”。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民營加外資中小企業有上百萬家,潛在資金需求高達2萬多億元,而按往年中小企業貸款余額來看,銀行僅能滿足不到40%的資金需求,資金缺口估計高達1.2萬億元。
而從廣東省中小企業局最近進行的調查來看,仍有95%以上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這個缺口絕對是非常大的。”
銀行:中小企業融資難不應僅歸咎銀行
中小企業資金吃緊,原因大多直指銀行不愿向中小企業貸款。而在記者采訪過程中,被訪銀行人士紛紛表示,將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僅僅歸咎于銀行是不公平的。
包括廣東工行、廣發總行、中信總行等在內的多位銀行人士均表示,今年完成銀監會要求的“確保全年的小企業貸款增幅不低于本機構今年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長速度”并不難。而且,以上銀行也表示,向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實際上相當“有利可圖”。
“人行和銀監會出臺的都是指引性政策,要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貸款難題,關鍵還是要靠銀行‘自覺’,這種自覺其實就是真正的商業利益驅動,而非政策指令強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股份制銀行負責人表示,銀行是商業機構,只要放一筆貸款有利可圖,并且風險可控,無論大小企業一樣歡迎。
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被訪銀行的中小企業新增貸款不良率都控制在1%以下,這證明中小企業貸款并不如人們想象中那樣“風險高得可怕”。
此外,據銀行人士透露,商業銀行目前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通常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浮25%~60%,上浮30%比較常見,個別甚至上浮60%,而去年僅大約上浮10%。而與此同時,大企業貸款卻基本維持基準利率甚至下浮,最高也只上浮10%~20%。
調查:企業自身痼疾抬高了融資門檻
銀行方面否認其不愿向中小企業貸款,那么中小企業貸款困境究竟因何而來?記者從廣東省中小企業局的調研結果中得知,如果中小企業資信等級低、缺乏抵押資產,就很難獲得貸款。
表現一:信用缺失制度不全
“企業自身的一些痼疾也是融資難的原因,”廣東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信用缺失,銀行對大部分中小企業采信審查監督和管理的成本是大企業的5倍~8倍,因此國有商業銀行放貸時更傾向于大企業。此外,不少中小企業不重視健全財務等制度,找銀行貸款難免碰壁。
這一點在銀行方面也得到了佐證。根據與小企業接觸情況,廣發行公司銀行部負責人發現,貸前調查初期,部分小企業就存在內部管理較為松散、財務狀況不夠規范等問題,再加上信息不對稱,增加了銀行判斷風險的難度;而在業務開展過程中,由于許多小企業間采取現金結算方式,再加上稅票使用不規范,銀行對動產貨權判斷存有困難,對企業資金流動監控力度不強;當小企業經營風險產生后,小企業主往往采取各類手段隱瞞資產,逃廢銀行債務,導致銀行追收逾期貸款難以落實。
表現二:產業地位不高
此外,小企業自身發展中的不利因素,也制約著其從銀行獲得融資。一方面,小企業客觀上處在為大型企業配套的地位上,銀行無法借助完整的企業組織鏈條來配置資金。另一方面,小企業所處產業以“夕陽產業”、勞動密集型為主,生存難度大,績效低。相關調查表明,在資金利稅率、權益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上,小企業比大企業落后得多,這使得中小企業難受銀行青睞。
表現三:擔保力量嚴重不足
而對于融資所需要的擔保,中小企業也有不小的阻力。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廣東省僅有8.73%的企業申請過擔保貸款,認為通過擔保可以獲得貸款的企業僅占53.82%。
同時,廣東省擔保機構少、擔保能力弱,難以全部滿足企業的擔保貸款需求。以佛山為例,去年新批了20多家擔保機構,總數達到50多家,但目前來看,由于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很難獲得銀行批準,業務難以支撐,能夠正常運作的只剩下10多家。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擔保物而遭拒保的比例高達89%。
擔保機構費用高、期限短,也使得中小企業不愿找擔保機構,據稱,目前第三方擔保機構的費用高達企業貸款額度的3%~5%。
發債賣股權民間借貸
中小企業各謀出路
除了積極尋求貸款外,中小企業和相關部門開始另辟蹊徑。廣東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人士向記者講述了東莞一家中小企業的故事,這家主要向歐美出口烤箱的企業瀕臨倒閉,不得不進行重組,對拖欠的上游企業欠款用股權進行償清,同時引進某私募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
此外,由于第三方擔保公司費用太高,互為上下游的企業就伸出援手,提供擔保,企業申請發行短期融資券或者集合債。
民間借貸也是一條重要渠道。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向記者介紹,目前廣東市場上民間借貸多通過典當行、擔保機構等中介機構,這樣一來,融資的風險就幾乎全部落在中介機構身上。據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商議研究中小企業的“再擔保融資”,以解決民企融資瓶頸。
銀行業建議:
小企業集中賬戶管理
銀行坦言,中小企業貸款難,并非中國獨有,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企業除了提高經營水平和能力外,還有一些訣竅可令自己更容易獲得銀行青睞。
“許多小企業喜歡現金交易,缺乏現金統一管理意識,經常把資金和業務分散到多個銀行賬戶。其實銀行放貸與否的重要指標,是看企業的綜合貢獻度,小企業資金分散就會削弱自己的議價能力。建議小企業將錢集中到少數一兩家銀行,除了增加自己在銀行心目中的‘分量’,同時也可大大降低財務成本。”中信銀行公司業務負責人如是建議。(孔華 黎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