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頭唱主角 中石化首次躋身《財富》20強
在油價持續“高燒”的當今,那些觸角遍布全球的石油巨頭們無疑是最賺錢的公司,這一點也可以從最新一期的《財富》500強榜單再次得到驗證。7月23日出版的《財富》雜志將刊登世界500強的最新排名。
根據提前公布的這份名單,盡管沃爾瑪以微弱優勢擠掉了埃克森美孚的頭名位子,但今年的500強榜單依然是由石油公司唱主角。在收入排名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占到6家,超過了去年的5家和前年的4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石油企業也首次得以躋身500強的前20位,在今年的榜單中,中石化以1316.36億美元的年營業收入,從去年的第23位升至第17位,成為500強中排名最高的中國企業,在亞洲則僅次于豐田汽車公司。
⊙本報記者 朱周良
最強
前10名石油公司占6席
早在幾年前,《財富》雜志的編輯就預言,迅速成長的科技企業很快就會取代石油和汽車等傳統“列強”,成為500強的新領軍勢力。然而,時至今日,全球年收入最多的10家企業中仍有多達6家是石油公司。甚至連石油的最大消耗企業之一—————汽車生產商也跟著“沾光”,通用、豐田和戴姆勒-克萊斯勒等3家汽車巨頭均位列今年500強的前十名。
據統計,在今年全球500強21萬億美元的總收入中,石油公司所占的比例高達14%以上。盡管零售巨頭沃爾瑪因為去年銷售收入大增11%而一舉取代埃克森美孚成為500強之首,但總體而言,石油企業在500強中的數量和實力有增無減。
而從盈利來看,石油公司更是優勢明顯。沃爾瑪雖然在收入上較埃克森美孚多了近40億美元,達到3511億美元,但如果按照凈利潤計算,埃克森美孚為首的石油企業則要遠遠高出其他行業的公司。統計顯示,2006年,埃克森美孚的凈利達到395億美元,而沃爾瑪僅為113億美元,只排在第24位。
在自身改革步伐加快以及油價高漲的背景下,中國的石油企業實力也在明顯增強,并且首次有中國企業躋身前20位。中石化以1316億美元的年營業收入,從去年的第23位升至第17位,成為500強中排名最高的中國企業,在亞洲則僅次于豐田汽車公司。此外,中石油也位列全球年收入排名第24位,在盈利排行榜上則排第17位,該公司去年盈利133億美元,也是盈利最多的中國企業,中石化的盈利為37億美元。
最多
東京上榜企業高達50家
在500強中,美國公司依然擁有明顯優勢,共有162家企業入榜。另外,日本、法國和德國分別有67家、38家和37家企業入榜。而按城市來分,東京有50家企業上榜,成為擁有500強企業最多的城市,北京列第四。
排在第二位的巴黎有26家企業,紐約和倫敦并列第三,各有22家上榜企業。北京則從去年的第五升至第四,共有18家企業入圍,比去年增加了3家。
列第五至第十位的城市分別為:首爾(10家)、多倫多(9家)、馬德里(8家)、蘇黎世和休斯敦(各7家)、慕尼黑和大阪(各6家)、羅馬和亞特蘭大(各5家)。
在其他的排名中,沃爾瑪以190萬員工成為全球解決就業最多的公司,而中國國電則緊隨其后。具體來看,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以雇用150.4萬人列第二,中石油以雇用108.7萬人列第三,美國郵政服務公司以雇用79.6萬人列第四。
列第五至第十名的公司分別是:中石化(68.2萬人)、西門子(47.5萬人)、麥當勞(46.5萬人)、德國郵政(46.3萬人)、家樂福(45.6萬人)、中國農業銀行(45.2萬人)。
最快
中國企業比去年增7家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健發展,500強中的“中國軍團”也在不斷壯大,今年,500強中的中國企業家數達到30家,較去年增加了7家。而在其中,央企就新增了3家。《財富》記者泰利·迪莫斯報道說,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速度增快,與中國經濟增長有關,也代表整個亞洲經濟的良好發展態勢。
此次中國共有30家企業入選,內地企業為22家,香港2家,臺灣6家。其中,央企又新增了3家,達到16家。中國五礦、中海油、中國遠洋3家中央企業今年首次上榜。在去年的榜單中,共有23家中國企業入圍,其中內地企業為19家,臺灣3家,香港1家。中央企業則有13家入選,較前一年新增3家。
更多來自中國的央企出現邁向“世界級”,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過去幾年來對央企進行大刀闊斧重組的成效,而在央企的重組思路中,“強強聯合、形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就是重要原則之一。
據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今年早些時候透露,過去三年共有73家企業參與了38次重組,企業戶數從196家減少至159家。根據規劃,推進內部重組整合、提高集團控制力,仍是今后幾年國資委推進中央企業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預計到2010年,現有的約160家中央企業將調整和重組至80到100家。
最火
全球并購潮“肥”了投行
在排名靠前的公司中,除了石油公司之外,金融服務業特別是各大投行占了不小的比重。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得益于全球股市持續火熱以及融資和并購活動頻繁。
在收入排名前25位的公司中,金融服務企業占了10席,包括荷蘭國際集團(13位)以及花旗集團(14位)等。由于全球利率仍處較低水平,企業融資和并購活動異常活躍,這也給金融服務企業帶來了大量的中介服務收入。據統計,僅僅并購一項,去年全球的交易總額就高達3.8萬億美元。標準普爾的分析師指出,并購熱不僅帶來了咨詢和顧問方面的收入,也令承銷費用水漲船高,這對于投行乃至整個金融業來說都是巨大的商機。比如,高盛集團去年的盈利就飆升了70%。
除了華爾街投行,世界各國的零售銀行去年也都實現了不菲的收益。具體到中國,得益于主要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和籌備上市,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等的收入都出現不同程度增長,工商銀行排在收入榜的170位,農業銀行排名277位。
不過,展望明年的500強榜單,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全球通脹壓力趨于上升,各國貨幣政策也都趨緊,以往的便利融資環境可能發生改變,這可能給相關的傳統行業的快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體現在500強排名上,則可能有更多傳統行業被新興部門取代。
專家訪談
中國油企與國外巨頭還有距離
⊙本報記者 李雁爭
受益于高油價,我國三大石油公司首次全部入選《財富》500強。其中,中石化的排名攀升至第17位。另外,兩家中國公司———中石油和中海油的排名分別是24和469。但是,中石化的排名依然與國際上其他石油公司相差甚遠。國家能源辦公室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由于多數中國石油公司還并非真正意義的跨國公司。
高油價拉“漲”石油公司
《財富》排名顯示,得益于石油價格的上漲,石油相關公司在排行榜中的表現最為搶眼。在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中,有6家為石油公司。500強的排名依據是2006年企業營業收入,這使得高油價成為決定排名的決定因素。高油價使這些能源公司的勘探、煉油和化工板快的銷售收入同時上升,整體經營業績再創歷史新高。
2006年,世界六大石油公司的年報顯示,2006年,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的平均價格分別為65.14美元/桶和66.02美元/桶,同比分別上漲19.57%和16.68%。在此背景下,盡管一些公司油氣產量下降,但上游板塊的利潤仍較大幅度增加,6大公司合計利潤的增幅達11.52%。其中雪佛龍利潤增幅達12.09%,主要是由于收購尤尼科后油氣產量較大幅度增加。尤尼科曾經是中海油試圖收購的公司。
2006年,6大公司下游板塊合計利潤仍有所增加,增幅達7.39%;6大公司的油品銷量與原油加工量的比值達到1.62,這說明油品營銷是其下游板塊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受石化品市場需求強勁的影響,全球化工毛利大幅上升。2006年五大石油公司(不含BP)化工業務板塊的合計利潤同比增長16.46%。
國家能源辦公室專家指出,中石化在煉油和化工業務的規模均高于我國其他兩大公司,這也是中石化排名領先的關鍵因素。
與海外跨國公司差距較大
《財富》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石化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是1316億美元和37億美元,與埃克森美孚3472億美元和395億美元的成績相比,依然差距較大。即便與排名第10的道達爾公司相比,也有相當大的距離。專家認為,這是因為中石化僅僅屬于國家公司,還并非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
以埃克森美孚為例,該公司與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和中石化曾在今年上半年達成協議,三方將投資約50億美元,來擴建位于福建省的一家煉油廠,并在2009年底前完成一個大型石化設施的建設。3家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目前已經獲得了我國的成品油批發和零售許可證,并開始接管福建省原本屬于中石化的750個加油站。此外,道達爾與中化組建合資公司已經在北京以及其它中心城市開設加油站。
但是,包括中石化在內的中國公司,雖然在上游業務已經“走出去”,但是下游業務還基本完全停留在國內。
對此,中石化人士表示,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有潛力的市場,公司希望在國內市場上做更多投入;另一方面,物流、資源和管理上的差距,確實還不足以開拓國際市場。即便在國內市場上,還有相當大的提高空間
力爭3年上榜央企達50家
《財富》的數據還顯示,2006年,中海油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是160億美元和30億美元,利潤占收入的比重為18%;而埃克森美孚兩個指標的占比為11%。這說明,中海油的盈利能力比埃克森美孚更強一些。
2006年,中海油生產經營業績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324億元、利潤總額4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和26%;上繳稅費321億元,同比增長84%。截至2006年底,中海油總資產達2507億元,凈資產達1371億元。
2007年4月,中海油收購中國化工供銷(集團)總公司。中化供是一家國有大型化工供銷企業,主做內貿,經營化學礦、無機化學品、有機化學品、化肥、橡膠塑料及其制品等原材料,該公司與去年并入總公司的中化建一起,有助于進一步做大做強中海油的化肥板塊。目前,中國海油控股的中海化學公司主營大顆粒尿素等化肥及其他下游產品,擁有總設計年產能達184萬噸尿素和80萬噸甲醇生產設施,遠銷東南亞市場。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近期在會見美國財長時,力挺中海油“走出去”,稱該公司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改革力度最大的國有企業之一。”
記者從國資委了解到,根據規劃,截止到2010年,要有30家至50家央企加入到全球500強企業行列當中。專家認為,從中海油的經營業績來看,央企改革的成效突出,以上目標完全可以如期實現。(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