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彈性將有序增加 不能單純依靠調整匯率應對流動性過剩
央行行長助理易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易綱在“2007上市公司百強”論壇上表示,將來人民幣匯率彈性還會有序增加,但他同時強調總體上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基本穩定。他同時表示,面對匯率變化,企業的調整能力比以前的預期要好。
易綱說,我國流動性過剩的源頭是貿易順差造成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由于國際收支不平衡導致大量外匯流入,央行購買大量外匯投放基礎貨幣。在這種壓力下,不能單純依靠調整匯率,而是需要一個政策組合來應對流動性過剩。政策組合包括支持消費,擴大內需,進一步開放市場,擴大商品進口,支持走出去戰略,鼓勵和促進民間對外投資,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有序推進城市化,加強勞動權益和社會保障等。只有在這些政策作用下,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經濟不平衡,從而減少國際收支順差。
易綱提出,中央銀行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流動性管理,流動性的定義有三個:一個是超額儲備率,一個是廣義貨幣M2,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第三個是整個金融資產,即格林斯潘的定義。他表示,現在流動性偏多是在邊際上的偏多,偏多流動性的主要部分已經被對沖掉了。易綱算了一筆賬:過去四年,央行購匯投放出的儲備基礎貨幣不到8萬億人民幣;而在這四年中央銀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一共收回流通性5萬多億元,截至目前央票余額已經接近4萬億元,還有多次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大約收回了1萬多億元;剩下的近2萬億元的流動性,但每年的經濟增長需要基礎貨幣增加5千億到7千億元左右。因此流動性偏多只是邊際上的,而非現實流動性過多。
他表示,漲價和升值具有替代關系。在過去幾年我國CPI確實非常低,但工資、要素價格、能源、原材料、房地產和股市等資產價格都漲的比較快,其中工資是全世界漲得最快的。這些價格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匯率升值的壓力,如果價格大漲的話匯率就可以少升。
至于人民幣匯率方面,易綱表示,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超過8.6%,對歐元基本打平,對國際清算銀行計算的由52個國家貨幣組成的一籃子貨幣大約升值4%到5%。現在看來,企業的調整能力比以前的預期要好,紡織業、造船業等行業的企業都在調整,中國的貿易條件在改善,即可以用更少的東西換國外更多的東西。(郭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