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對話人:
丘成桐(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
吳正憲(北京市教科院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室主任)
似乎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奧數班”的星星之火開始點燃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二十年后的今天,如果你問一個學齡兒童,他們十之八九接觸過奧數或正在“奧數班”苦讀。這其中,誠然有熱愛數學的孩子,但大多數卻只是為了升學的“權宜之計”。
“全民奧數”有沒有必要?討論與反思一直持續,奧數卻越發成為一道解不開的“魔咒”。有人說,“奧數鍛煉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也有人說,“奧數是數學雜技、數學八股”。
奧數到底是一門什么樣的學問?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
要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不是扼殺它,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
記者:數學是不少學科的基礎,學好數學的關鍵是什么?
丘成桐:我們國家研究數學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沒有哪個人是因為偶爾的靈光一現就成為數學家的。如果沒有走過前人的路,沒有堅實的基礎,不可能成為數學家。
我認為學好數學應重視基礎,但并不是說否認創新,否認考試。考試是很重要的,不考試不能自知。我在中學時也考年考,但是題目很基礎,不是挖空心思難倒學生的。很多學者成才都是從中學開始的,老師要懂得調動學生的興趣,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
我們在清華大學舉辦以陳省身等四個數學家命名的數學講座目的就在于吸引學生的興趣。由于他們的影響力,我邀請到很多國際知名的數學家,他們愿意來到清華,以延續大師之風。學生們也因此曉得真正的前沿學者在做什么,他們怎么做事。我想,讓他們對數學感興趣,這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吳正憲:學好數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保護好奇心。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與“樂”就是愿意學、喜歡學,就是學習興趣,這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前提。
其次,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數學學習經驗,感悟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觀察、猜測、嘗試、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經歷“數學化”的學習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獲得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是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
以學醫來說,奧數就像疑難雜癥,如果不扎實打好基礎,只攻疑難雜癥,到最后可能連普通的感冒都不會治
記者:奧數到底是什么,它是否等同于數學?學好奧數又意味著什么?
丘成桐:據我看來,奧數不少題目很刁鉆,作為愛好偶一為之是可以的。如果作為主業精心揣摩,甚至為了應付升學,,則是很荒謬的事。
打個比方,以學醫來說,奧數就像疑難雜癥,如果不扎實打好基礎,只攻疑難雜癥,到最后可能連普通的感冒都不會治。這能說是合格的醫生嗎?這樣子學,學懂了無異于沒學懂。
吳正憲:“奧數”是什么?一兩句話很難說清,大概在學生家長的心中“奧數”就是要學習比日常數學課堂中要難得多的數學題。它似乎源于數學教材,又遠遠高于教材,它是作為數學學習中比較有難度的一部分。
“奧數”所涉及的內容廣泛、難度大,小學生做的“奧數題”甚至大人們都很費解。解決這類問題,一般都需要對實際問題的數學意義進行分析、歸納,把實際問題抽象成為數學問題,然后用相應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教學過程中如果能處理好此類問題,就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看待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用數學語言和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它可以開拓學生思路,啟迪學生思維,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
適度的引進“奧數”學習,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過程中更有興趣地探索數學奧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奧數”承載了太多不該承載的東西,它的附加值太沉重了。
中國高中生考入哈佛,學其他科目都很容易,學數學偏偏最難。為什么?因為我們數學課的基礎沒有打好
記者:翻開小學生的奧數題,不少問題會在中學、大學才學到,讓小學生做超乎他們年齡的題,這種攻堅克難的方式是否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丘成桐:對于數學,不少人有誤區。不是說越難就越好。很多人認為我們的中學生出了國,學數學一定輕輕松松,因為我們學得“難”,基礎就一定好。但是,結果其實恰恰相反,根據我的觀察,中國高中生考入哈佛,學其他科目都很容易,學數學偏偏最難。為什么?因為我們數學課的基礎沒有打好。比如微積分,對數學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基礎課,也是美國中學的必開課,我們很多中學都不開,反而把大量時間花在攻堅克難上,這是很大的損失。
吳正憲:創新是一種高度復雜的智能活動,輕松、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有助于人們產生好奇心,萌發求知欲,產生創新的意向和行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適度的數學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這樣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不顧學生的實際,“揠苗助長”、“填鴨式”、“滿堂灌”的機械訓練,這樣的“奧數”培訓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會使學生失去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滋長厭學情緒。學習必須遵循“因材施教”、“循循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
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卷入“奧數”,一定要因人而異!
記者:奧數在很多國家是超常兒童的培訓之一,而在中國,奧數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為對升學有用。在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中,家長、學生別無選擇。但如果拋開制度層面的問題,“全民奧數”有沒有必要?“畸熱”的奧數該如何回歸理性?
丘成桐:“全民奧數”沒有必要。很多人說奧數能訓練孩子的創新能力。但是創新能力要培養,基本訓練也要做好。我曾經有一個學生,他是兩屆數學奧賽金牌得主,且是滿分。進入MIT(麻省理工大學)后,他從心里覺得自己在數學方面已經很了不起了。我擔心打擊他的自信心,于是告訴他的導師,在測試時盡量出簡單一些的題目給他,但是他依然考不好。當然,他后來學得不錯,但那也是在經過大量的補基礎課以后。
吳正憲:“全民奧數”沒有必要!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卷入“奧數”,一定要因人而異!
我們應當以平常之心,理性地看待“奧數”,保護好孩子們的成長生態。著名數學家楊樂院士在一次演講中嚴厲批評了泛濫成災的中小學奧數學習,他認為小學生學習奧數違背了教育規律,加重了大部分孩子的負擔,甚至使他們對學習沒有了興趣。他認為,奧數本來定位在一部分對數學有興趣的高中生。可是目前一些大城市,幾乎全部小學生都在進行奧數訓練和競賽,很大程度上這是技巧的灌輸,而不是智慧的啟迪。
我認為小學階段,選擇一些有趣的、有價值的、適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數學內容,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培養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和歸納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