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實踐都比較缺乏

2011年07月18日16:33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創業教育 實踐體系 創業大賽 創業實踐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 KAB 創業中心 創業團隊 實踐平臺

“創業,是就業、出國、考研之外的第四選擇。”又是一年畢業季,這樣的言論在各大校園BBS上再次引發爭論。清華大學中國企業成長與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教授認為,對創業政策和理念的不了解,導致了這種悲觀的情緒的持續蔓延,“盡管已經嘗試引入創業教育,但大學仍然沒有作好充足準備”。

清華大學中國企業成長與經濟安全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創業研究中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等7所高校的有關機構近日進行調研,在17所高校發放近6000份問卷,對受訪者的創業態度、創業傾向和影響因素進行統計分析。調查顯示,89.7%的被調查者表示沒有參加創業實踐活動的經歷,只有10.3%的大學生有創業實踐經歷。作為調查活動的發起人,雷家骕表示,雖然高校創業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創業行為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這一體系還須從制度上繼續建設和完善。

創業大賽是增強創業信心的“催化劑”

此次調查顯示,“曾經多次參加創業計劃競賽”的學生僅有3.5%,“參加過一次”的占11.3%,有85.2%的受訪者表示“未曾參加過這樣的活動”——進行過創業實踐嘗試的學生總體比例還不到15%。

對學生背景信息的分析結果表明:“創業計劃競賽及獲獎”、“創業活動”等變量條件中,選擇“參與過”的同學,其創業態度和創業傾向的顯著性,均要高于未參加過的同學。

其中,4.4%的受訪者曾經在創業活動中“參與公司創業過程”,而“參與過某家企業經營”與“擁有某家企業的部分產權”的受訪者所占比例分別為4.2%和1.7%。

雷家骕認為,創業計劃大賽作為一個實踐平臺,除了可以加深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同時也能使學生積累創業所需的經驗素質和社會網絡資源。

一年前,南開大學的鄭磊組建創業團隊,并在“挑戰杯”創業大賽中獲得天津市的銅獎:他們計劃與傳統手工藝人合作,推廣“現代剪紙工藝品”,并采用“塑化”的技術延長產品壽命。“如果你們想賣得更多,我建議還是用紙做原料。”南開大學的一位創業導師這樣忠告。

改進了產品策略之后,“現代剪紙藝術品”逐漸打開了銷路。現在,鄭磊團隊建立的“華章剪藝”工作室,已經搬進天津青年創業園,前些日子他們的產品還作為禮品被送往歐洲。

“他們決心把這個項目繼續做下去。”南開大學KAB創業俱樂部主席郁琦介紹:“對于這群真正想走創業之路的同學,學校、老師和政府都非常重視。”郁琦遞上名片,上面寫著:做南開未來企業家的啟蒙者。

“我參加創業大賽,就是為了‘南京大學生創業示范園’提供的免費工作室。”南京工業大學化工機械專業畢業的金杰,同樣是創業大賽的受益者。2009年,讀大三的他和同學籌資組建了壹點綠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為找不到辦公地點而著急——沒想到“機會送上門來”,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爭取到了這個工作室。2011年,公司年營業額達到了七八十萬元,員工月薪最高達到了3000多元——辦公場地需要不斷擴大,金杰“迫不得已”從創業園區搬了出去。

最難的是從“心動”邁向“行動”

“創業態度”,指學生對于創業的看法和喜好程度,是心理范疇;“創業傾向”,指學生在可預見的將來選擇創業的可能性,指向行為范疇。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受訪者對待創業的態度,屬于“心雖已遠,身卻未動”。

在創業態度的相關選項中,“積累財富”、“帶來成就感”和“實現個人獨立”的比例最高,且所有選項的比例較為平均,這說明受訪者對待創業的態度和喜好程度是“積極的,愿望強烈的”。創業傾向的考察選項,整體數值遠低于創業態度。創業傾向中的“未來兩三年創業可能性很大”這道題的得分是3.45(滿分10分),而“擁有具體創業規劃”的得分是3.03,均明顯低于量表的平均值4分。對此,雷家骕表示,受訪者對具體的創業行動“還沒有進行充分深入的思考”。

大三的時候,金杰的創業團隊有十五六個人。而到了臨近畢業階段,公司里的絕大多數成員走向了就業或考研的道路,只有他這個“學工科的門外漢”留下來堅持,成了光桿司令。

“真正選擇畢業后創業的大學生太少了。整個社會的年輕人都在‘求穩’。”金杰回憶起當初的窘況,“我希望課堂上的每一位老師,無論教什么專業,都應該向學生傳遞‘創業精神’。即使打算去國企、當公務員實現就業,這種精神也應該扎根在大學生的腦子里。”

有著豐富創業實踐經驗的大學生,在面臨創業的諸多風險和生存壓力時,也會謹慎地看待“畢業生創業”的問題。

“我決定暫時放下創業的打算,去報考村官。”南通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的孫建超,從大二開始投身于多項創業大賽,并拿過第七屆全國“挑戰杯”銀獎、諾基亞“青年創業教育計劃”競賽金獎。

但隨著對創業知識的了解逐步深入,孫建超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創業念頭。他認為,技術和資金并不是決定性因素,“管理方面的經驗和人脈資源太少”才是癥結所在。“我希望在30歲左右,擁有足夠的資本,再去進行自主創業。”這個內向的男孩笑言,“對我來講,現在創業還不是時候。”

“國家出臺了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政策,這是一個機會。”受此啟發,他打算先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提升各方面的素質,走“曲線救國”的道路。

創業教育應該成為專業方向的實踐體系

在本次調研中,受訪者對于“大學教育對創業有幫助”的評分是所有考察項中最低的:2.96分(滿分10分)。雷家骕認為,這說明大學生感覺目前大學的授課內容對于創業的引導和幫助作用并不明顯。

生于1987年的翁羽楓,職業高中畢業,現在是一家手機游戲開發公司的CEO。“當年在學校里,并沒有接受過管理學和營銷學的培訓,我創業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他認為,創業者除了學習成功的案例,更應該在4年的時間里積淀實踐經驗,“最好能有人帶著去體驗一下”。

最初,因為不知道“公司需要年檢的規定”,金杰收到了工商局發來的處罰通知。“網上查了一下,這種情況最高要罰10萬元。”談起這個“殘酷的笑話”,金杰心有余悸,“連申報破產的心思都有,自己太嫩了,啥都不懂!”

“第一,學業與籌備創業的時間分配是個難點;第二,學生創業項目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夠強;第三,也是我最關心的,希望創業教育從普及性的宣傳鼓勵,升格為針對不同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來自哈爾濱工程大學的符浩亮,現任校團委學生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他總結了兩年來學生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你們為創業作的準備,還遠遠不夠。”去年12月,符浩亮邀請“老校友”——康盛創想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戴志康返校,與同學們做了一次創業交流。不承想,這個被同學們視為榜樣和驕傲的前輩,上來就給他們潑了盆冷水。看著校園里越來越多的宣傳標語,“戴師兄”很羨慕學弟學妹們。但他認為,創業不能盲目。對相關政策和行業規定的了解、創業規劃的完善、對市場的判斷能力,這些素質都不是用“填鴨式惡補”就能“修煉”出來的。

增加創業實踐的體驗性,也許是實現創業教育深化的突破口。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的李樺楠今年上大一,目前在該校大學生創業中心“任職”。她的言語間,充滿對這種模式的認可:“所有的職員和企業管理者都是學生。學校已經進行了近10年的摸索。”

目前,該創業中心有包括營銷、策劃、設計和開發類等共36家公司,每家公司都有各自的管理、培訓、考核、財務制度,并由一個教師進行專門指導,參與IT外包、業務流程外包、課件開發、網站開發等業務。

除了沒有營業牌照,這些虛擬公司其他方面都按照實體公司的方式運行:“自負盈虧”,每年要上交一定量的利潤,并要通過“董事會”嚴格的年度財務審核;公司每年進行換屆,吸收新生作為“人才儲備”。

“公司之間也存在競爭關系,常常會出現某個項目多家公司競標的情況。”李樺楠說,“去年剛剛有兩家公司因經營不善而被撤銷資格。”同時,已經有多家虛擬公司從創業中心分離出來,完成了注冊,成為實體公司。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