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七)優秀教育人才培養工程
適應我省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通過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教育人才隊伍。每年重點培養和支持萬名各類學校教育教學骨干、“雙師型”老師、學術帶頭人和校長,在中小學校、職業院校、高等學校培養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帶頭人。
(八)全民健康衛生人才保障工程
適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保障全民健康需要,加大衛生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到2020年,培養選拔一批醫學杰出骨干,給予科研專項經費支持;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支持培養住院醫師1000名;加強以全科醫師為重點的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多種途徑培訓鄉村醫療衛生人員與全科醫師 萬名。
(九)宣傳文化人才培養工程
圍繞建設多彩貴州和實現我省文化崛起的目標,以實施“四個一批”人才為抓手,建立高層次宣傳文化人才儲備制度和人才交流機制,通過加大宣傳文化領域重點學科建設、組織開展重大課題研究、選派到重點院校深造和出國考察交流、實施重點項目支持等方式,在理論界、新聞界、出版界、文學藝術界加快培養一批優秀專業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到2020年,培養和選拔省級宣傳文化“四個一批”人才550名。
(十)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
充分利用國際國內人才資源,著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需要,實施“貴州省特聘專家”制度,大引進海內外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到2020年,全省引進科技領軍人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學術、技術帶頭人1000名左右。
(十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人才支持工程
圍繞促進我省民族地區、邊遠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依托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培訓基地,通過掛職鍛煉、定期進修、專題學習、出國培訓等方式,加快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每年引導2000名優秀教師、醫生、科技人員到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工作或提供服務。通過政府購買工作崗位、采取創業扶持等方式,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就業和創業。注重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加強少數民族優秀人才選拔任用。
(十二)人才基地建設工程
圍繞我省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學科建設的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強化工作措施,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進一步抓好人才基地建設,聚集吸引一批高層次人才。到2020年,在我省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學科、重點工程建設200個左右人才基地。
四、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建設
(一)完善黨管人才領導體制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創新黨管人才的方式方法,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發展,切實履行好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的職責,提高黨管人才工作水平。健全黨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提高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考核指標體系中人才工作專項考核的權重。建立黨委常委會定期聽取人才工作專項報告制度,進一步完善黨委直接聯系專家制度,健全重大決策專家咨詢制度。推行人才工作情況通報制度,健全人才工作信息報送、重大事項報告和協調溝通制度。理順各有關職能部門人才工作職責,增強人才工作合力。
(二)改進人才管理方式
圍繞用好用活人才,加快推進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觀管理、市場有效配置、單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的人才管理體制,推動政府人才管理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轉變,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向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捷高效轉變。進一步規范行政行為,取消不利于人才發展的行政性限制和干預,減少和規范人才評價、流動、使用等環節中的行政審批和收費事項。取消科研院所、高等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現代大學制度和公共醫療衛生制度相適應的人才管理制度。大力發展人才中介服務組織,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分類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事制度,擴大和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
(三)創新人才培養開發機制
以素質提升和創新能力建設為核心,完善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健全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和能力建設為核心的人才培養開發機制。鞏固“兩基”攻堅成果,全面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民族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切實增強服務經濟、服務地方的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創新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水平。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開展靈活多樣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建立人才培養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動態調控機制,優化教育布局和學科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對應度和適應性。建立教育教學內容更新機制,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建立考試評價監測制度,加強教育督導制度建設。建立人才、用人單位和全社會廣泛參與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
(四)創新人才評價發現機制
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標準,拓寬人才評價渠道,改進人才評價方式,提高人才評價考核的科學化水平。健全科學的職業分類體系,建立各類人才的能力素質標準。完善以群眾評議為基礎、部門領導評鑒為主導的公務員考核制度,建立符合科學發展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黨政人才考核評價體系。分類建立事業單位人員績效評價制度,建立重在業內和社會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完善以任期目標為依據、工作業績為核心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考核評價辦法。落實用人單位在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聘任中的自主權,建成科學、分類、動態、面向全社會的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價體系。完善職業資格制度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加強政府對職業準入資格的規范管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評定機制,完善相應的考核實施辦法。
(五)創新人才選拔任用機制
改革人才選拔使用方式方法,科學合理使用人才,促進人崗相適、用當其時、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拔任用機制。完善黨政人才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制度,探索公推公選等選拔方式,堅持和完善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制。推行和完善地方黨委討論決定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完善公務員管理制度。建立組織選拔、市場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制度,完善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派出制和選舉制。健全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委任、聘任、選任等任用方式,建立事業單位關鍵職位、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等負責人公開選聘制度。
(六)創新人才整合配置機制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部門宏觀調控、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中介組織提供服務、人才自主擇業的人才整合配置機制。加強政府對人才流動的政策引導和宏觀調控,引導人才向艱苦偏遠地區和民族地區流動,改善人才區域結構和基層人才匱乏狀況,促進人才合理分布、有效配置。建立人才檔案公共管理服務系統。大力發展人才服務業,積極培育專業化人才服務機構。加快人才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市場服務功能,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完善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機制,大力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
(七)創新人才激勵保障機制
完善分配、激勵、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與業績、能力相適應、鼓勵人才創新創造、充分體現人才價值、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權益的分配激勵機制。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大膽探索不同類型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辦法,探索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等多種分配形式,推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股權、期權等中長期激勵辦法,重點向創新創業人才傾斜。穩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健全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的人才獎勵體系,加大對關鍵崗位和有突出貢獻人才的獎勵力度。研究制定人才補充保險制度,支持用人單位為人才建立補充養老、醫療保險。加大對農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社會保障覆蓋面。健全人才政策法規體系,完善人事和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依法保護用人單位和各類人才的合法權益,推進人才工作法制化、規范化,逐步形成國家、社會和單位相結合的人才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