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點工程
(一)“人文北京”名家大師培養造就工程
服務“人文北京”建設,通過組織、支持和資助課題研究、學術研討、國際交流、著述創作和舞臺表演等手段,有重點地培養扶持和引進聚集一批在人文和社科領域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和知名度的理論家、作家、藝術家、出版家、名編輯、名記者、名主持人、工藝美術大師,并授予人文社科領域相應榮譽稱號,不斷豐富北京文化內涵,大幅提升文化軟實力和世界影響力。到2020年,得到社會廣泛公認的名家大師達到500名左右。
(二)“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服務“科技北京”建設,促進首都高端產業發展,加快推進首都科技現代化,加大對科技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到2020年,通過項目帶動、產學研用結合、國際合作交流等形式,培養造就不少于100位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建成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實驗室和科技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三)“綠色北京”人才支撐工程
服務“綠色北京”建設,加快推進綠色生產體系、綠色消費體系、綠色環境體系建設,在新能源、節能環保、都市綠色農業等產業中,培養和聚集一批能夠持續提供綠色創新產品的高層次人才,打造一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綠色產業人才隊伍,為北京搶占綠色經濟發展制高點提供人才保證。
(四)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
服務北京世界城市建設,推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加快人才發展國際化步伐。到2020年,聚集10個由戰略科學家領銜的研發團隊,聚集50個左右由科技領軍人才領銜的高科技創業團隊,引進并有重點地支持1000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來京創新創業,建立10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鼓勵和吸引上千名具有真才實學和發展潛力的優秀留學人員來京創新創業。
(五)首都名師教育家發展工程
服務首都教育現代化戰略,實施“長城學者計劃”,建立多元化投入體系,設立“長城學者”獎勵基金,培養和資助一批勇于實踐、敢于探索、富有創新精神的優秀青年教育人才;實施“首都教育家發展計劃”,通過探索建立教育管理人才職業化發展方式,促進優秀教育管理人才不斷涌現,設立“首都教育家”榮譽稱號,對為首都教育作出重要貢獻的教育工作者進行表彰和獎勵。到2020年,“長城學者”達到1000人以上,“首都教育家”達到100名。
(六)首都高層次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服務首都衛生事業發展,加大高層次衛生人才開發力度。以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為主線,建設一支適應世界城市要求的專業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較高的高層次衛生人才隊伍。到2020年,培養、選拔和引進20名領軍人才、100名學科帶頭人、500名學科骨干,建立20個以重點學科為依托、以培養兩院院士等拔尖人才為核心的創新平臺。
(七)優秀企業家聚集培養工程
服務首都經濟發展,圍繞提升首都企業國際競爭力,加大優秀企業家聚集培養工作力度。到2020年,聚集培養10-20名世界級產業領袖,100名左右職業素養好、開拓能力強、具有戰略思維和全球視野的優秀企業家,1000名左右國際化、專業化、職業化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精通戰略管理、財務、法律、金融、人力資源管理、國際貿易或國際項目運作等專業知識的管理人才。
(八)高技能人才培養帶動工程
服務首都產業發展布局,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通過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研修平臺,推廣定制化聯合培養模式,健全技能人才考核評價、崗位使用和激勵機制,全面推行首席技師制度,鼓勵企業開展職業培訓,促進高技能人才的技術交流和學習,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創新創造能力,帶動整個技能人才隊伍梯次發展。到2020年,實現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30%的目標,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20萬人。
(九)京郊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工程
服務首都新農村建設,完善人才開發培養長效機制,著力開發培養京郊農村實用人才。探索建立農村實用人才等級評價和服務體系,完善農村實用人才激勵政策,不斷拓寬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作用的方式和途徑。到2020年,人才總量達到5萬名左右,其中高級農村實用人才達到2000名左右。
(十)首善之區社會工作人才發展工程
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建設,發展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業化、職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健全以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為主要內容的制度體系,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到2020年,社會工作人才總量達到8萬人左右,包含社會工作師、助理社會工作師在內的各類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不少于4萬人,高層次社會工作人才達到1000名左右。
(十一)黨政人才素質提升工程
服務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在高級專業性崗位探索職員聘任制度,在街道、鄉鎮層面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開展大規模干部教育培訓,加強理論教育、業務培訓、黨性教育,有計劃地組織境外培訓,提高干部綜合素質和國際化素養。加大實踐鍛煉工作力度,堅持把現崗位鍛煉、崗位輪換、掛職鍛煉、交流任職作為實踐鍛煉的主要方式,不斷探索和拓寬黨政機關干部到基層和生產一線鍛煉的新方法、新途徑,提高干部的實際工作能力。
(十二)首都青年人才開發工程
服務首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立多層次、分渠道的青年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加大對高層次、創新型、國際化青年人才的培養力度。每年在重點學科、重點產業等領域扶持培養100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建設一批優秀青年英才培養基地,每年組織1000名左右青年人才赴基地開展學習實踐。提升青年人才隊伍國際化素質,每年選派各類青年人才500人赴境外學習交流,每年重點聯系100名左右在境外一流教育機構深造的北京地區學校留學生,并進行跟蹤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