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手機報,移動發ZZSJB到10658300;鄭州晚報手機報,聯通發701到10655885,電信發18至106592066。3元/月
按照北京市在2004年8月發布的《關于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文件的意見》,來京務工就業農民應持在京借讀證明,非小學一年級借讀學生還應出具原就讀學校開具的學習證明,到暫住地附近的公辦小學、初中或經批準的民辦學校聯系就讀。
2008年11月修訂通過的《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中也有類似的規定:“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因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本市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及兒童、少年的身份證明、居住證明、工作證明等材料,經居住地所在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確認后,到居住地所在區、縣的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的學校聯系就讀。”
但“附近的學?!焙汀奥撓稻妥x”就像是天上的月亮,大家都看得見,卻鮮有人摘得到。
“你也可以不給錢,”姜艾雯說到這個話題就會變得激動,嗓門也提高了,“那教委就是等所有小孩都派完位了,再安排你孩子,一般就只有離家很遠、教育質量也不好的那幾所學校了。”姜艾雯還特地去過那幾所學校,學校的環境讓她不滿意:“80%都是外地孩子,因為不能中考,很多孩子初二初三就回老家了,老師也不好好教。”
與海淀區教委六度會面
為了給甜甜爭取電腦派位的機會,姜艾雯開始聯絡和自己情況相同的家長,大家一起向海淀區教委請求“解決問題”。
從3月12日開始,姜艾雯開始一次次跑海淀區教委。到4月13日北京市教委公布《關于201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時,姜艾雯和其他家長已經和海淀區教委六度“會面”。這期間,家長們還找過一次北京市教委。
幸運的時候,姜艾雯和10余名家長能在區政府的大樓里見到負責基礎教育的領導,大家溝通一下怎么解決外地戶口孩子的升學問題。姜艾雯喜歡把這種交流叫做“溝通”,“我們不叫上訪,我們是來溝通問題的”,每當保安攔住她,她就會這樣解釋一番。
也有不幸運的時候。4月的一天,姜艾雯和十幾位家長在海淀區教委門口等了一個上午也沒能進去,中午在保安室里草草吃了盒飯,才等到了樓里傳出的通知——“領導上午出去開會了,下午可以見大家。”
盡管不是次次順利,但是家長們堅持每隔一周就去海淀區教委催一催,“等到文件出來就晚了”。
每次見到領導,姜艾雯都會遞上《建議》和新增加的簽名。海淀區政府的大會議室,幾乎每次都會被家長坐得滿滿的。有一次,還有一個奶奶帶來了自己的小孫女。“家里生了個雙胞胎,要是以后每個上學都要交好幾萬元,真是交不起?!?/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