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2
世界一流大學 不能讓教師淪為“打工仔”
記者:《綱要》中提到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步伐。我國為什么缺少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的大學?
儲朝暉:核心原因還是管理體制。現在的教育行政化傾向非常嚴重,校長是被任命的,而專業性、學者權利被邊緣化,教師淪為“打工仔”。因此,造成大學內搞學問研究、追求真理的氛圍不濃,當然也就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來。
記者:那么,想成為一流大學,應該建立什么樣的管理制度?
儲朝暉:大學是探索真理的場所,大家在一起搞探索。錢用在哪個方面,應該是大家一起商量,根據研究的需要來決定。
想創建一流大學,高校就要去行政化,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大學內部要有自己的章程。學校的問題要通過評議會、教授會研究決定,而政府只要管該管的事就可以了。
記者:政府的角色應是什么?
儲朝暉:政府要依法管理學校,逐漸淡化直至最終取消對學校的行政指令。政府的角色在不同階段是不同的,義務教育階段就要提供經費,社會主要提供一種環境,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
話題3
教育經費占GDP4%的目標實現有難度
記者:《綱要》提到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到2012年達到4%。目前,我國的教育支出在哪些方面需要給予經費上的傾斜?
儲朝暉:教育支出主要還是人員的工資。需要傾斜的方面,如果從教育階段來說,是幼兒教育;如果按區域來劃分,應該是農村和西部。
記者:4%的比例與其他國家相比如何?
儲朝暉:世界平均水平是5%左右,一些發達國家超過10%,但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是5%~6%。
其實,早在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就曾提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本世紀末達到4%。”“本世紀末”過去10年了,這一目標仍未實現。
記者:到2012年實現這個目標會有難度嗎?
儲朝暉:我個人認為,從我國國情來說,還有難度,這里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公共財政在公款消費的消耗過高。(新文化報 記者艾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