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老生還“老”
新生如今很“早熟”
從“入學攻略”在網上的炙手可熱就可以知道,很多新生都在為上大學“做功課”,甚至早提前實踐上了。
清華大二學生小蒙告訴記者,不少大一新生人還沒有到校,就已經對學校相當了解,而且在網上認識了大批同鄉或者同一所高中畢業的師兄師姐,這就叫做積累人脈。一名還沒正式報到的新生,就已經把學院的主要領導、團委書記、班主任都摸得清清楚楚了。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生告訴記者,其實找學長前自己也是仔細比較過的。一般都找參加社團多、興趣廣泛、頁面人氣很旺的學長,這些人在學校比較“吃香”。
今年某些大一新生的“早熟”和超強“活動”能力令老生刮目相看。科大一位大四學生劉征告訴記者,從暑假開始,他就不斷收到高中學校師弟師妹的電話,都是來 “認”學長的。據說,為了拿到他的聯系方式,還都費了不少的周折。劉征回憶自己當年大一入學時,有高中同校的師兄師姐主動來找他,幫他解決一些剛入學時遇到的問題。現在一切都反過來了,新生早早通過各種途徑主動來聯系,熱情高漲,主動打探“校園生存規則”。“大學英語課是不是××老師給分比較高啊”、“評獎學金是不是不只看成績,還要在學生會混得很好”……新生們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劉征不得不嘆服,他們的提問“切中要害”,儼然比老生還“老”。
新生很實際
一進校門“入團”忙
在很多“新生潛規則”中都指出,加入社團是混跡高校的重要途徑,所以,不少新生一進校門,連班主任還沒認清,就被各種社團協會“招兵買馬”了。
北京某高校的一位環保社團負責人小董表示,現在的新生們很實際。進學生會也好,進社團也罷,新生都知道其中的利益。他舉例,比如參加社團,即使不能當負責人,也要當下面部門的“正職”,并且要進入社團的“常委”圈子,這樣才會有一定的權力,而有了這些權力才會有分享利益的機會。比如在外面拉贊助,除了實物外,要是有經費,經費怎么開銷,都是核心圈子的幾個人來決定。這些東西,其實還是比較淺的利益角逐,深層次的利益還有很多。比如說評學校或者省部級甚至國家級的優秀干部等,這樣的角逐才是真正的爭奪功名的較量。因為評上優秀,獎金倒在其次,重要的是不同級別的獎項意味著以后就業、保研等方面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優惠。可以說,社團是個爭名逐利的地方,甚至有“潛規則”稱學生會就像黑社會,所以不少人寧肯耽誤學習,也要在社團付出很多精力出風頭。
小董表示:“我們有300多個會員,但是,真正能擰在一起開展活動的,也就是20多個。很多人就是為了在簡歷上寫上一筆,表示自己在學校里曾經參加了多少社團,以便于‘敲門’時能用得上。”
高校“潛規則”
抹殺學生發展潛力
有教育專家指出,大學校園本來被稱做“象牙塔”,應該是一片凈土,可是卻被這些“潛規則”搞得烏煙瘴氣,社會上那些不良風氣過早侵蝕了這片凈土,甚至有家長主動幫孩子打點關系鋪路,更加重了這種風氣。
有評論稱高校“潛規則”大行其道表現在大學生“情商提高”,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科大一位老師在博客中指出,如果把情商當做“會拉關系”、“熟稔潛規則”甚至等同于在“關系”和“潛規則”之間游刃有余的能力的話,顯然是一種曲解乃至誤讀。事實上,創建和諧的人際關系,自然是情商的重要內涵之一,但是,情商所要創建的人際關系,更多依靠的是“與人為善”的為人處世方略,而非“搞關系”或是“逢迎潛規則”。而當社會上的“關系學”甚至“厚黑學”都被當做所謂的“情商”教育灌輸給大學新生時,本該為大學帶來新生命和新活力的大學新生們,恐怕帶來的反而是一股世俗社會中的“老氣橫秋”,而對于這些大學新生而言,原本的可塑性與發展潛力,恐怕也要因為對于“關系”和“潛規則”的過度關注,而遭遇極大的抑制甚至抹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