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初,重慶萬盛區萬東鎮的大學生“村官”參觀區里的歐洲雁特色養殖園。來源:重慶大學村官網
2008年,重慶第一批大學生“村官”的錄取比例是6∶1,2009年,這個數字刷新為16∶1
編者的話
6∶1和16∶1——這是重慶2008與2009兩年大學生“村官”的錄取比例;
72.5%和3.2%——這是重慶基層對農林牧漁專業大學生的需求比例與實際選派到村工作的這些專業大學生比例。
重慶只是縮影。歲末年初,大學生“村官”成為社會熱點。這股熱,熱在國家政策支持,熱在新農村建設需要,也熱在學生就業意向。這股熱,呼喚冷靜思考,呼喚供需協調,呼喚扎實推進。
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對首屆“中國十佳大學生村官”來信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他們的創業激情和奉獻精神,也要求有關部門研究完善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大學生“村官”代表座談會,提出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努力使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
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政府要做什么?農村在盼什么?已經或即將奔赴基層的大學生“村官”在想什么?
本報今起推出“大學生村官熱”系列調查,敬請關注。
4萬多報名者爭奪2500個錄取名額
“村官”成大學生就業熱選
重慶市渝北區組織部的趙兵,對于2008年12月13日重慶市在清華大學舉行的招聘會記憶深刻:“來的學生很多,北大、清華的都有,還有外地的,我們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
2008年至2012年,重慶將選派32511名普通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到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及行政村工作,充實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其中22525名高校畢業生將被安排在鄉鎮黨政機關、政法系統、學校、衛生醫療機構、農技服務機構工作,其余9986名畢業生將在5年內,以每年2000名左右的數量直接分配至行政村工作,后者被稱為重慶市“萬名大學生村官”計劃。
2008年12月31日,重慶市2009年選派大學生“村官”工作結束報名,來自全國各地的40733名大學生報名爭奪2500個“村官”名額。
就業壓力日趨增大,讓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將眼光轉向鄉村。而重慶統籌城鄉改革發展試驗區的建設,也增加了畢業生來這里的期望。重慶2008年第一批大學生“村官”的錄取比例是6∶1,而2009年,這個數字將刷新為16∶1。
“我們的計劃是力爭到2012年,重慶市鄉鎮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人員的占比由25%提高到35%,村‘兩委’班子中大學生占到30%以上。”重慶市委組織部組織一處處長洪承義說。
職責范圍多為“跑腿開會”等事務性工作
“很難要求他們立刻上手”
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的曾燕,在渝北區大學生“村官”考試中排名第二,分配到距離渝北城區僅20分鐘車程的雙鳳橋街道硚田村擔任村主任助理。報到后,曾燕的第一個工作是為村里的電腦系統升級。雖然是個文科生,但是在這里也算電腦“高手”。
與很多大學生“村官”赴任前想象不同,他們的“村官”職責范圍大多是資料收集、數據統計、跑腿開會等事務性工作。“比較瑣碎,基本上就是跟著村主任,他讓我干啥就干啥,感覺跟發展農村經濟沒啥關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官”說。
事實上,重慶市委組織部早已考慮到這種情況,在《重慶市大學生到村工作管理暫行辦法》第三章中,特別對針對大學生“村官”展開的培訓做了詳細規定。按照規定,大學生在上任之前,至少要接受1周的崗前培訓和1月的適應性培訓。
大學生“村官”肖文敏還保留著她上培訓班的筆記,“如何當好基層干部、村干部”、“村干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及對策”、“到回興街道長河村參觀學習”等都是崗前培訓的內容之一。
雖然培訓項目繁多,但是洪承義也表示,“2008年選派的2021名大學生‘村官’中,專業是人文社科類的占75.1%,理工農類的則不到1/4。重慶市做過專門的調研,區縣對農林牧漁專業的大學生需求為72.5%,而實際選派到村工作的這些專業大學生僅占3.2%。大部分的大學生不是農類專業的畢業生,因此很難要求他們立刻上手。”
第一批分到大學生“村官”,硚田村村主任田川很高興,“其他沒分到的村主任們都很羨慕我,說村里來了個大學生,會電腦,打字也快,普通話也講得好,以后寫報告不用愁了。”
至于大學生“村官”到底能給村里帶來什么變化,田川并不確定,只是“覺得肯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們懂得多,眼界廣,能給村里帶來新東西。”
兩年后考核合格直接轉為公務員
就業“兜底”更有吸引力
“村官”劉玉幸在北碚區的宿舍就在街道居委會辦公樓旁邊,走進一室一廳的單元房,寫字臺上的筆記本電腦正在放著一部香港電影。
說起來,劉玉幸對農村并不陌生。大四時她報名當了一名西部志愿者,在農村工作了一年。回憶起那一年,劉玉幸覺得和現在的“村官”生活有很大差距,“當時主要在鄉鎮工作,并沒有真正下到村里,收入也比現在低很多。”劉玉幸還清楚地記得她第一次拿到“村官”薪水時非常吃驚:工資600,津貼1780。“沒想到那么多,我之前以為最多也就1300元吧。”
“重慶市財政6年拿出5億專項資金,用于實施‘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和‘萬名大學生村官’計劃,其中4億用于支付選派大學生前兩年的薪水,1億元則用于建立‘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資金’。”洪承義說。
與相對較高的收入相比,就業“兜底”對大學生顯然更有吸引力。“萬名大學生村官”計劃規定:大學生“村官”任職滿兩年后,經考核合格可被直接錄用為公務員。“以前做西部志愿者時,身份不明確,服務期滿后感覺又被拋向社會,現在心里踏實多了。”劉玉幸說。
洪承義將這個政策形容為:一只腳已經邁入了公務員隊伍。“國家規定的政策是大學生‘村官’在基層服務滿兩年后,經過考試合格者被錄用為公務員。重慶則更進一步,將‘考試’改為‘考核’,一字之差,對學生來講更加明確了。”
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分別由鄉鎮黨工委和區縣組織、人事等部門負責。參照公務員錄用辦法,實行百分制考核,得分達到60分以上的正式錄用。此外大學生“村官”每年還需進行“雙述雙評”,即由“村官”向村民和鄉鎮黨工委做述職報告,同時后者為“村官”進行評分,“雙述雙評”中不合格票數超過30%的當年考核記為不合格。對年度考核中有一年不合格的,延長留用一年。
“定心丸”也是一道難題
近萬公務員編制如何消化?
“兩年期滿合格轉公務員”在讓大學生“村官”吃了一顆“定心丸”的同時,也給重慶市提出了一個難題:從現在起至2013年最后一批大學生“村官”結束任期,如果假定9986名大學生“村官”考核全部合格,重慶市能否為這些“村官”提供近萬個公務員編制?
洪承義說,在“萬名大學生村官”計劃籌劃之初,編制問題就已被作為一個重要課題由市人事局牽頭調查。最終呈交給重慶市委組織部部長陳存根的調查結果顯示,重慶市有能力消化萬名“村官”的公務員編制,“與此同時,我們一直在進行控編的工作。”
為了確保這一政策,重慶市規定從2008年起,市、區縣招錄公務員,面向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大學生招錄公務員的比例不低于60%,2010年以后不低于80%。
“運用政策導向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去,除了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促進重慶統籌城鄉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造就一支有基層工作經驗,與老百姓有感情的黨政干部后備人才隊伍,能夠探索建立‘大學生—村官—公務員—黨政領導干部’的干部培養鏈。”陳存根說。(記者侯露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