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變
2000年改為3+小綜合
三科揉成一團無處下手
2000年之前,黃老師已經評上了高級教師,在學校里,他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從高一到高三一輪一輪地帶過幾次后,幾乎固定在了高三年級,扛起高考沖刺的重擔。
當時的高考方案是“3+2”,理科生的“2”指的是物理、化學,一個年級有七八個班的學生學物理、化學,理科生占絕大多數,化學課學生們愛學,老師上起來也非常盡興。“我在課余還輔導學生競賽,有時候弄些小實驗讓他們對化學更有興趣。”此時的黃老師對工作充滿激情。
2000年的時候,江蘇高考方案開始了十年來的第一次變化,從3+2變為了3+小綜合。
那一年,黃老師擔任高三年級的班主任。對學生們而言,這個沖擊并不是太大,反正大家都是一樣的。可是,作為化學老師的他,卻第一次感到無所適從了。
物理、化學、生物,這三門學科將在一張試卷上考核,而且還要考綜合題。“我就琢磨了,其實各個學科要想打通是很難的,即便有一些知識點可以聯系起來。”那段時間,黃老師就和物理、生物老師“泡”在了一起。小綜合是全新的模式,沒有現成的練習題,他們上完課后,就會在一起設計“人造拼湊題”,找出相通的知識點。“可是各個學科畢竟不同,拼在一起實在太勉強了。”每次出題,黃老師都要耗費大量的腦細胞,有時一干就到深夜。可是高考中,三門學科都在一張試卷上,根本沒法看出哪位老師教得更為突出,學生考試成績更好。
黃老師管的是自己的班,自己的學科,而胡揚(化名)卻要管一個學校的事兒,當時他是學校教務處負責人之一,2000年,高考改成了3+小綜合后,胡揚的工作時間不得不延長。“問題開始出現,而且是出在老師身上。”原本不在高考科目中的生物和地理變成了高考科目,當務之急是招生物、地理教師,這些科目高中原來只要會考要求,現在上升到高考要求。多少年不作為高考科目出現,生物、地理老師好不容易才安排到位。
高考二變
2002年3+大綜合
考生開戰九門學科
小綜合到了第二年,老師們好不容易搞出些名堂,摸索出一些經驗,學生們也逐漸適應了這個方案。但讓黃老師沒想到的是,2002年高考方案又變了。
“不瞞你說,當時我聽到這個方案,腦袋都蒙了,我一直還是比較驕傲的,我所在的學校很提倡學生的全面發展,當時周末都不怎么補課,可聽到這個方案,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學生們要吃苦頭了。學習的樂趣還有沒有?”面對記者,黃老師的表情沉重起來,3+大綜合,九門學科都得學,一點都不能含糊。
“最明顯的就是,每個孩子桌子上的書都更多了。”黃老師說,一門學科最少一本書加一本輔導書,9門學科18本書,而很多學科都有兩三本教材,學生們的課桌突然變得擁擠起來。“書堆得那么高,小孩低頭寫字,從前面都看不到書后面到底有沒有人。”黃老師用手比畫了一下,又搖搖頭。
可孩子們到底得參加高考,還得適應這個方案。早讀課、班會課上,他都得一再強調,“九門學科都很重要,不要有太過分的瘸腿現象,薄弱的學科要多花些時間。”看到孩子們疲憊的眼神,其實每說這番話前,他都要經過一番思想斗爭。
“真的,那一屆的學生太累了。”他說,幾次的高考改革中,這個方案是負擔最重的,也是他當班主任心中最為心疼的一年。
“九門課老師都要課,都說重要,那就只能加課了。早晨提早上課試過,晚上上晚自習也試過,最后周六補課也上了,而且還不是高三一個年級,高二的學生也參加。”胡揚此時已升任學校教務主任,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學校里。
在實行大綜合的過程中,各方議論不斷,但讓胡揚又一次沒想到的是,這個方案只存在了一年,又變了。
高考三變
2003年開始3+1+1
15學科組合讓人不知所措
面對眾人的反對,大綜合的方案竟只實施了一年就被推翻。江蘇新啟用的3+1+1方案似乎讓孩子們不用那么受罪。可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十五種組合,當時學生們是最高興的,因為他們想學什么就可以學什么,還只考五門,前面兩次高考改革,一次是考六門,一次要考九門,就數這次門數最少,才五門。”黃老師說,當時大家甚至認為,這個方案很像公認負擔輕的3+2,但又比3+2好,因為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
開學了,學生開始選科,黃老師的麻煩也來了。“老師,我們家孩子想選化學和政治,憑什么不給選?”一位家長找到黃老師,憤憤不平。黃老師只能跟家長耐心地解釋:“這是因為選科組合很多,總共有十幾種呢,而且選化學和政治選科的只有十個人,根本不能獨立開班。”
“那我們不管,我們偏要學這個選科。”家長死活不同意。黃老師可急壞了,開學好幾天了,如果不定下來,其他孩子也沒法正常上課。
每天下了班,黃老師都會主動打電話給家長和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從大局出發,也是為了孩子自己的發展,能夠重新選擇選科。十幾天之后,家長這才松了口,選定了物化組合。
“可是我后來發現,我給他選錯了,如果他選了政治,應該能考出更好的分數。”黃老師有些自責,因為考試成績出來后,大家才發現,各科的難度不一樣,物理很難,選物理的學生得高分難,而選其他科目的學生得高分更容易些。但在錄取的時候,又只劃一道線,肯定是選擇了易考科目的考生更“劃算”。
“第一年3+1+1的成績出來就亂套了,物化組合沒什么人愿意選了,物理是最不受歡迎的,化學也好不到哪兒去。學生們開始普遍要選一些奇怪組合,生物、地理這樣的組合都出來了。文科的搭理科的,怎么劃算怎么搭。”黃老師所在的學校,3+2時有七八個班的學生學物化,在3+1+1方案實行后,變成了四五個班學物化,“我也老是勸學生、勸家長,勸得自己也沒底氣,不知道以后怎么樣。”
“前幾次改革,家長、學生反應都不大,因為覺得反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一句話:公平。但這回不一樣了,十五個組合讓老師和學生同樣不知所措。”胡揚所在的學校在3+1+1的模式實施頭一年開了四種組合班,政治、歷史組合,歷史、地理組合,物理、化學組合,化學、生物組合。這一年還相對平穩,學生們按照文理科來選擇了。“第二年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看到考物理的學生得分不高,而文理科又都是一條線,家長坐不住了,到學校來找,要求讓小孩選兩門容易考的科目。”
“高考方案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為什么你們要剝奪學生興趣的選擇?”一位家長甚至寫了投訴信到學校。
“家長可不管你學校有多少教師、有多少教室,他們就是要你滿足他們的要求。”胡揚說,“沒辦法,有個別學生選得很怪,我只能讓他們跑班上課,其實學生自己也覺得不踏實,不知道自己屬于哪個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