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要改科,對不起。”小于,一所四星級名校的高三學生,開學第一天,他找到了化學老師黃群(化名)說抱歉,因為自此以后的每一節選修化學課,他和班上的十幾個同學都要離開教室,跑到選地理的班級去上課了。
“我也很無奈,但對孩子們的這種選擇,我也很理解,畢竟,高考成績是最現實的。”黃群很無奈,卻又無法改變現狀。
這樣的境遇,在過去的十年中,黃老師已經歷了多次。在這十年中,江蘇高考方案經歷了4次變化,用了5個方案,每一次變動,對黃群,對像他一樣的老師們,都是一種“考驗”。
這樣頻繁的變動,讓他們感覺有些無所適從。而這樣的變動頻率,在全國也是極其罕見的。
更讓黃老師他們覺得揪心的是,今年高考方案遭到這么多的非議,看來明年的高考方案肯定會有新的變化,他們,又要面臨新的適應。
江蘇高考
10年5方案
1999年高考模式為3+2,這個方案從1994年延續至1999年。分文理科,文科生考政治、歷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學。
1999年
“3+2”模式
該模式也分了文理科,從考查科目來看,比“3+2”考查得要多。文科生要考地理、理科生要考生物。學生的高考科目實際是6門。也就是文科生考語、數、外三個單科外,還要考政治、歷史、地理的綜合卷;理科生則除語、數、外三科外,還考物理、化學、生物的綜合卷。
2000年-2001年
“3+小綜合”
這個模式只在江蘇實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語、數、外三個單科外,還要考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科的大綜合卷。該模式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但模式要求學生同時學習9門高考科目,負擔很重。
2002年
“3+大綜合”
此模式在保留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兩門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門課中自由選擇,其中一個“1”是報考高校指定的選考科目,另一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選。這樣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學生可以跨文理科選科,共有15種組合可以選擇。
2003年-2007年
“3+1+1”
2008年?
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2008年江蘇的高考方案中,統考科目只有3門,即語文、數學、外語,總分只有480分(含40分附加分),同時在一般情況下,學生于高二時進行學業水平測試的必修科目測試,高三時進行學業水平測試的選修科目測試,必測、選測等級會影響考生的普通類高校報考資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達到具體學校等級要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