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廣州有將近1500所幼兒園,公立幼兒園僅占當中的7%。由于數量少,而捐資助學費一年比一年貴,公立幼兒園將大多數的幼兒推向了私立幼兒園。
但據調查顯示,私立幼兒園的辦學質量和生存狀態卻不容樂觀,評級的壓力,生源的問題,讓很多私立幼兒園掙扎在生存的底線——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廣州1300多所私立幼兒園,平均每年以20%比例更新淘汰,這意味著每年有260所私立幼兒園倒閉。
為解決此問題,有民辦教育專家提出,公辦幼兒園應市場化運作,面向社會招生。
個案一
洛溪新城小區幼兒園
花150萬剛評上市一級就倒閉
評級怪圈:沒評級,生源少,要評級,就要加大投入,投入了要收回成本就要提高收費,收費高了,學生又不愿入園
有著十多年幼教經驗的劉先生曾經和朋友一起投資合辦過私立幼兒園,“幾年前,我們在番禺洛溪新城里投資過一所小型的幼兒園,一開始,調查了園區附近的人群需求、適齡幼兒人數后便匆忙建成開放了,并沒有申報過任何等級。結果,剛開園時招生的情況很不理想,第一個學期開班只有20個學生。于是,投資人就要想辦法將幼兒園向市一級的標準靠攏。”劉先生介紹,由于教育部門對于“上等級”的幼兒園在園內教學設施、配備學生人數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劉先生又開始對園內硬件設施進行改造:游泳池、多個不同結構的游戲室、幼兒圖書室、音樂室甚至是電腦多媒體教學室都是不可或缺的配置,這樣一來,改造資金投入就達到150多萬元。
“投入那么大就要提高收費回收資金,但收費太高又沒有學生肯入讀。”劉先生告訴記者,該幼兒園成功升級為市一級后不久,很快就關門了,而他和合伙人投入的成本也僅收回了不足七成。
對此,曾經在公立幼兒園當園長而現在又在海珠區信孚慧雅私立幼兒園任園長的馮琨玿深有同感:政府評級對待私立和公辦幼兒園都“一刀切”,采取同樣的評估標準。但是,公立幼兒園有國家撥款,私立幼兒園卻沒有,這樣就不公平了。
個案二
員村紅棉幼兒園
三層教學樓學生不足200人
生源怪圈:生源流失,整體收入減少,沒有多余的資金進行硬件建設,設備跟不上,生源就更少
位于天河員村一橫路上的紅棉幼兒園位于員村生活小區內,從2006年起,幼兒園就面臨虧損。該園的楊園長告訴記者,今年9月份幼兒園開學,到目前為止3層樓的教學面積、3300多平方米的幼兒園竟然只新招了63名幼兒,全園幼兒還不足200人,這使得幼兒園運作難以為繼。
日前,記者來到紅棉幼兒園采訪時發現,這所建于90年代末的小區幼兒園雖然規模較大,但里面的設施已經顯得陳舊,除了幾間辦公室外,課室里都沒有安裝空調,戶外的滑梯由于年久失修,外表顯得銹跡斑斑,課室里的桌椅大多數也都已破損。
為了爭取生源,開學前夕紅棉幼兒園將保育費價格由原來每月900元調整到了現在的每月800元,但這一定價使得幼兒園陷入了低價運作的惡性循環。“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如果再低于這個標準的話,幼兒園將無法正常運行。”楊園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該園183名幼兒每月800元的保育費來算,幼兒園一個月收取的費用將近15萬元,除掉場地租金、老師工資等,一年下來利潤已經很少,幼兒園擴大規模幾乎不可能。“800元每月的定價僅能保本或微利,這使得幼兒園沒有能力添置新設備增加其他服務項目,這樣就更難吸引新生源。”